網絡應用性能監控
在系統試運行之后,需要及時準確地了解網絡上正在發生什么事情;什么應用在運行,如何運行;多少PC正在訪問LAN或WAN;哪些應用程序導致系統瓶頸或資源競爭,這時網絡應用性能監控以及網絡資源管理對系統的正常穩定運行是非常關鍵的。利用網絡應用性能監控工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提供的工具是Network Vantage。通俗地講,它主要用來分析關鍵應用程序的性能,定位問題的根源是在客戶端、服務器、應用程序還是網絡。在大多數情況下用戶較關心的問題還有哪些應用程序占用大量帶寬,哪些用戶產生了最大的網絡流量,這個工具同樣能滿足要求。
網絡預測
考慮到系統未來發展的擴展性,預測網絡流量的變化、網絡結構的變化對用戶系統的影響非常重要。根據規劃數據進行預測并及時提供網絡性能預測數據。我們利用網絡預測分析容量規劃工具PREDICTOR可以作到:設置服務水平、完成日網絡容量規劃、離線測試網絡、網絡失效和容量極限分析、完成日常故障診斷、預測網絡設備遷移和網絡設備升級對整個網絡的影響。
從網絡管理軟件獲取網絡拓撲結構、從現有的流量監控軟件獲取流量信息(若沒有這類軟件可人工生成流量數據),這樣可以得到現有網絡的基本結構。在基本結構的基礎上,可根據網絡結構的變化、網絡流量的變化生成報告和圖表,說明這些變化是如何影響網絡性能的。 PREDICTOR提供如下信息:根據預測的結果幫助用戶及時升級網絡,避免因關鍵設備超過利用閥值導致系統性能下降;哪個網絡設備需要升級,這樣可減少網絡延遲、避免網絡瓶頸;根據預測的結果避免不必要的網絡升級。
3.4 應用在服務器上性能的測試
首先分析服務器的類型,服務器的劃分起碼可以依據四大部分進行。一是根據整個架構,可分為IA服務器和RISC服務器;二是按照硬件配置的差別可分為工作組級、部門級、企業級;三是按照具體安裝的應用軟件可分為Web服務器、文件服務器、FTP服務器、E-mail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等等;四是根據操作系統分為Windows陣營、UNIX陣營。這四大分類有所關聯,但其中按應用分類是最能給用戶清晰概念的。因為用戶在采購選型時,總是先想好了拿它做什么用的。Intel最近所提出的前端(用于接入等)、中端(用于各種應用和中間件)和后端(用于數據庫、在線分析等)的分類辦法,這也是從應用角度考慮的。
分析服務器性能指標莫不聚焦于三大指標:CPU、I/O及Web。如果大家還記得圖靈機的話,應該對計算單元和輸入輸出的重要不會抱什么懷疑的態度。至于選擇Web作為衡量服務器性能的要點,只能說是網絡的力量。Internet的大行其道讓我們很難想象有服務器孤島出現。工程師往往通過給與被測服務器不斷增加的并發式文件讀寫、數據庫操作以及HTTP訪問來取得其最大的潛值。
以Web測試為例,衡量Web性能一般有下列幾個重要指標:HTTP 每秒交易數(Transaction Per Second);每秒會話數(Sessions Per Second);當前用戶數(Concurrent users);吞吐量(Throughput)。HTTP TPS通常也叫做每秒的點擊數;每秒會話數是每秒到達Web服務器的用戶數;當前用戶數是特定時間在Web 站點上的用戶數;吞吐量是在特定時間由Web站點發出的數據流量帶寬,它與服務器提供服務的內容和交易數相關。以上將是我們對測試結果進行評述與點評的重要技術基礎。
4.項目管理開發環節的測試任務
當公司構架了合理的組織結構并制定了縝密的計劃后,就進入了產品的開發階段。 下面以已經實施完成的CYB項目一期為例,分析華友公司在項目管理上的正在推廣的具體 項目管理細節的優缺點和測試工作改進探討:
CYB項目一期需求:由于華友各類業務(SMS和WAP等)在不同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的不同平臺和在網站www.hawa.cn 的Web門戶中向用戶提供服務,各類業務的相互獨立,為了統一管理用戶信息、業務和計費等信息,并匯總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同時也為了整合各類業務系統的資源,建立公司的業務運營支撐系統。
4.1 開發階段和項目周期
開發階段比較明顯,注重各階段應完成的功能,對本階段應完成的工作不能留到下一階段。明確項目經理為D,項目組開發程序員六人,項目第一階段周期3個月,項目需要完成的功能:
1)實現用戶信息的統一管理,包括:用戶基本信息,用戶使用業務的積分,用戶的定制/退定信息的管理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0609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