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IT從業者的英語口語能力成長路徑(3)

發表于:2014-04-09來源:博客園作者:不詳點擊數: 標簽:英語
說到這里,問題一的答案已經出來了,我給了三個方面的因素,告訴了它們之間的關系,但是我沒有給一個確切的明確結果。我沒有告知三個方面的因素的

  說到這里,問題一的答案已經出來了,我給了三個方面的因素,告訴了它們之間的關系,但是我沒有給一個確切的明確結果。我沒有告知三個方面的因素的比例占比,我也沒有告知哪個絕對更加重要。因為這個不重要,而他們都很重要。

  過去的教育往往是給我們答案,我們在“對了,是這個;錯了,是這個”的正負樣本之間不停的擺動,甚至形成了無答案心理焦慮的強迫癥。很多人小時候讀書被教育愛黨愛國愛社會洗成A面,長大后接觸到互聯網各種思想各種所謂真相各種憤青洗成B面,可惜到現在為止仍然就像磁帶一樣一次只能放一面,內心無法駕馭并存一些相悖的價值觀,而不知道很多事情是要AB面一起來的。而當他們拿不到答案的時候,就找一個權威,看他牛不牛,牛的話就全部信,這樣好歹有一個安全感。

  而我認為所有的安全感來自于內心明確的方向,自己貼著地面走最踏實。所以我寫的文章除了滿足我個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與想法外,如果能讓讀者有所思考,那是最好不過了。我不尋求給您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時代都變的如此之快,答案會永恒么?

  四、口語訓練的一些原則

  昨天說過,口語不好很多時候不是外語的問題,而是自己有沒有貨的問題。即有的時候讓你用中文聊,你都不知道要說啥,換一門語言更談不上了。

  所以我今天將以觀點的形式,介紹一下我在口語訓練中的戰術:

  1. 若客觀環境有限,口語能力訓練不需要過分依靠外國友人、甚至語伴的作用。

  即,如果沒有老外,沒有小伙伴的陪伴,口語也能訓練好。提出這個觀點的原因如下:

  a) 破除學習者潛意識里,口語不好是因為沒有老外作為練習對象的幻象。

  很多人以此為借口,拒絕采取任何進一步提升的行動。有人說我很想學習英語啊,可是我不在一個純英語的環境里,也沒有外國人做朋友。但如果現實情況是,你在盡可能寬的范圍內,無法找到這些洋味的資源時,我勸您還是不要動這個心眼。

  拿自己舉例。我經常吐槽自己學了十多年的英文,第一次去的國家竟然是日本。在日本參加學術會議的時候,其他參會者問我是否在海外留學過時,我也拿這個梗來調侃一下自己。在五道口讀書的時候籌備國際會議,以及為參會者口譯講解,從對方得到的反饋也讓我感到滿意;在MSRA實習期間,與MSR的研究員遠程協作完成科研項目,純學術的交流,最終也完成了工作。我拿自己舉例不是說自己做的多么的好,只想證明,沒有外教沒有純語言環境,一樣可以練好英語,至少讓自己夠用,自如表達。

  b) 破除自己在與老外練習時,產生出自己口語很好的幻象。

  不少學習者到英語角看到老外就圍上去,聽了一晚上的“純正英文”就心滿意足的回家了?;蛘咄蝗挥袀€機會與老外聊天,尤其是說的時間長后,特別開心,感覺進步很大,終于牛逼啦。但人艱不拆的是,老外和你聊天一般會禮貌性地適配你的語速、詞匯甚至還有話題,所以當你們聊的很爽時不代表你的口語就有多么提高了。聽一下老外與老外朋友之間的聊天話題與語速你或許會明白。

  想想我們中國在一起聊的話題,男生們之間,女生們之間。再看看我們見到老外時說的話題,我經常會理解老外陪聊天是要收費也不是沒道理的:P。東西文化必然會有差異,比如老外如果想聊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聊自己與上帝的關系,那我們隔了一個文化的學習者還是會感到很吃力的。某次我參加英語辯論賽,休息期間無意聽到旁邊一組兩個女選手(貌似一個澳大利亞一個英國人)在聊去教堂唱詩,愛與忠貞的關系……所以我們看到的世界,未必真是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

  2. 不排斥中英文實時轉換的思維方式,只要能幫助你提高表達效率,可以接受。

  很多人說要學會用英語思維,think in English。這個目標也困擾過我一陣,到底什么是用英語思維,我也沒看到好的可執行的解決方案。我是學計算機出身的,計算機的一個特點就是執行代碼。對一個問題要怎么求解,一般都會有一個算法來解。算法一步步安排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情況怎么處理,都由算法規定。那英語思維這個問題有算法來解么?這個問題太高深,目前我無法回答。

  我甚至無法判斷我的思維是英語思維還是漢語思維還是混雜思維。雖然我在寫公文材料的時候腦子里會冒英文,句子寫不順的時候會想這個在英文里就是這么說的,說話著急的時候會跳出一兩個單詞,但是我也會在心平氣和寫作的時候內心拂過優美的唐詩,婉轉的宋詞以及偶爾幾幕不太明白的元曲。那這究竟是個什么狀態呢?

  后面我想明白了,如果一個問題難解,那么不妨換一種方法。如果不能求到最優,那我們拿到一個次優可行解,也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

  我們不說英語思維那么高大上的東西了,來接接地氣吧:如果你在說英語的時候,沒有英語思維的武器,那就用中文想,中文你會說什么,中文你會怎么說,然后你再想想中文的這個意思是怎么用英文來表達,于是這個問題就解決一半了。再假如將中文的意思轉換成英文的時間縮小足夠短,這樣基本上可以“裝腔” 成英語思維啦。

  為什么這樣做?

  一是,我認為語義是脫離語言的,與語言無關的,作為中國人,多數時候它的承載語言是中文,可僅僅是承載語言而已。計算機領域里的人們一直想做語義網絡(做好了語義網絡,你可以直接與百度對話了,這個話題可以再寫),但是也沒有太多的進展,(最近的深度學習技術算一個吧)就是因為這個語義比較抽象,計算機無法理解,但是大腦又能很好地感知。

  二是,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一點。非英語環境的學習者應該能理解吧。

  三是,只要把轉換的速度優化的足夠好,這個解決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這個就是后續口譯翻譯部分會涉及到的。

  第二部分-練習口語說什么

  一、演講與辯論是口語能力成長的必經之路

  讀者中也有不少通信領域的朋友,就前面所說的內核與管道而言,如果拿信源與信道類比,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是源,源來自內核,采用語言表達方式就是信道的編碼,這就是管道要做的事情。

  前面也說過,口語能力一方面要求你的貨多,另外一方面就是知道怎么說。

原文轉自:http://kb.cnblogs.com/page/202437/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