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易用性測試研究(3)

發表于:2016-01-04來源:uml.org.cn作者:童戰點擊數: 標簽:
多媒體缺陷。UI設計的圖標、圖像、聲音和視頻設計不合理或不正確。如:圖標大小不一致,聲音沒有采用相同的格式和采樣率。 與UI說明不一致,即沒有

  多媒體缺陷。UI設計的圖標、圖像、聲音和視頻設計不合理或不正確。如:圖標大小不一致,聲音沒有采用相同的格式和采樣率。

  與UI說明不一致,即沒有實現所見即所得。在測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檢查執行程序的結果與UI描述的是否一致。

  3.7實用性

  UI實用性主要是指具體UI特性是否實用。在測試過程中,檢查每一功能點的UI是否具有實際實用價值,是否能夠有助于用戶執行軟件相應的功能,否則就被認為實用性不好,為實用性的缺陷。

  4.軟件易用性研究方法與技術

  對同一軟件的易用性的評價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用戶由于他的經歷,能力,思維方式和習慣的差異,對于同一軟件會得出不同的感受.所以易用性研究的各種方法其核心都是以用戶為中心.只有了解軟件所面向的用戶,然后從用戶的角度分析和設計,才能得出真正具有優秀的易用性的軟件產品.同樣,在軟件易用性的測試與評估活動中,核心的理念也是以用戶為中心,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以下各種方法和理論,是在軟件易用性活動中比較重要和經常采用的。

  4.1可用性工程

  可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是IT產品及其用戶界面開發的一種工程方法論,貫穿于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包括從需求獲取、可用性問題分析、設計方案的開發以及測試評估在內的一整套實用方法,泛指以提高產品可用性質量為目的的一系列過程、方法、技術和標準,其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論(user- centered design,UCD)。它強調從用戶的角度來進行產品的設計開發,這使它有別于傳統和常規的開發方法。

  具體說來,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運用可用性工程方法可以實現以下目標:

  準確而詳細地理解用戶特征、用戶任務和使用環境;

  明確定義產品可用性質量的用戶需求;

  基于同類產品或產品的原有版本,建立產品可用性質量基準;

  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隨時、快速、準確地獲得用戶反饋,發現可用性問題,及時改進產品設計;

  檢驗和確認產品是否滿足可用性質量的用戶需求;

  減少后期維護,避免無效開發,從而降低開發成本,縮短生產周期;

  評估和認證產品是否符合有關可用性的國際標準;

  定性或定量地評估產品的可用性質量,按照國際標準向采購方提供產品可用性質量測試報告;

  對同類產品的可用性進行比較分析,了解自己產品的競爭力,以針對性地改進產品和制定相應的產品發展策略;

  評估和改進產品開發過程的可用性能力成熟度(UMM)并獲得國際標準認證。

  可用性工程活動的范圍廣泛、形式多樣,典型活動包括可用性規劃、現場研究(觀察、采訪)、專家評審、原型開發及用戶界面設計、可用性測試和評價(反饋收集型測試、績效評估型測試、競爭力測試)、企業可用性指南、標準及開發過程規范的制定等。大致分為規劃、標準運用、早期原型、專家評估、用戶評估和用戶主觀評估六大類。

  4.2用戶中心論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是軟件開發的一種思想和方法論,它注重所開發軟件產品的可用性。按照ISO 9241-11的定義,以用戶為中心的關鍵點是強調產品的最終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交互質量”,它包括三方面特性:有效性、效率和滿意度,其宗旨就是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用戶,在系統設計和測試過程中,要有用戶的參與,以及時獲得用戶的反饋信息。實現這一目標通常要利用原型與用戶進行交互,根據用戶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設計。遵循這種思想來開發軟件,可以使軟件產品具有易于理解、便于使用的優點,從而減少培訓費用,減輕對用戶的壓力,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4.3用戶人群分析

  不同的軟件面向不同的用戶人群,即使是同一軟件,也可能會被不同類型的用戶所實用。所以,在測試之前,要對軟件的使用用戶做分析,如:用戶年齡、教育背景、操作習慣等。

  產品的可用性不僅取決于產品本身,還受使用環境的影響。使用環境包括以下幾方面:

  用戶特征 包括知識背景、技能、經驗、學歷、年齡、體力等,有時還可按經驗、職務或能力來分組;

  使用產品的目標 產品的主要用途以及工作時間長短、強度等;

  社會物理環境 如計算環境、溫濕度環境、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習慣環境等。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209213.asp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