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長期以來,IT行業一直有著重視技術創新而忽視人類因素的傾向,這導致多數產品存在程度不同的可用性問題。據研究機構近期對發達國家的統計:商用計算機用戶的有效生產率僅有30%~40%;48%的軟件缺陷屬于可用性問題;在計算機應用系統開發項目中,31%的項目因可用性質量問題而失敗,51%的項目只獲得部分成功;90%的企業網站可用性較差;70%的企業對其網站設計不夠滿意;用戶在商業網站上找到所要信息的幾率只有42%;網上購物者最終放棄尋找欲購商品的幾率為62%;51%的網站可用性問題是由于未運用最基本的可用性原則造成的。這些數據說明目前的IT產品存在嚴重的可用性問題。在我國,由于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產品的可用性問題更加嚴重。
由于我們目前在這方面認識和實踐的不足,關于易用性具體的測試內容與測試方法還掌握的很少。本文更多的是從收集的資料中整理出一個初步的易用性結構描述,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去豐富和提高。
易用性,在很多資料和質量體系中也被稱為可用性 . 本文中這2個名詞含義是一致的.
2.軟件易用性概述
軟件易用性是軟件質量體系結構中一個重要的質量特性。在各個標準體系中都有關于這方面的定義描述。在一些組織的標準定義中,可用性也是一個被采用的名稱。
無論該特性名稱和具體細節如何,所有關于易用性或者可用性的研究都是圍繞著用戶對于產品的感受這個中心展開的。易用性(可用性)體現的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所實際感受到的產品質量,即使用質量(quality in use)。
國標中對于易用性及其子特性的描述如下:
2.1易用性usability
與一組規定或潛在的用戶為使用軟件需作的努力和對這樣的使用所作的評價有關的一組特性
2.1.1 易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與用戶為認識邏輯概念及其應用范圍所花的努力有關的軟件屬性。
2.12 易學性 learnability
與用戶為學習軟件應用(例如運行控制、輸入、輸出)所花的努力有關的軟件屬性。
2.13 易操作性operability
與用戶為操作和運行控制所花努力有關的軟件屬性。
ISO9126標準中的描述比原有國標更為明確和清晰:
易用性
在指定條件下軟件產品被使用時,能夠被理解、學習和吸引用戶的能力。(功能性、可靠性、效率的一些方面也會影響易用性,但是在ISO9126中它們不被分類作為易用性)
1)易理解性
軟件產品使用戶明白軟件是適當的以及怎么在特殊任務和使用條件下使用軟件的能力。
2)易學性
軟件產品使用戶學習它的應用的能力。
3)易操作性
軟件產品使用戶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適合性、可變性、適應性和安裝性可能會影響它)
4)吸引性
軟件產品吸引用戶的能力。(顏色、圖片等)
5)依從性
軟件產品遵循與易用性相關的標準、協定、風格指南或規章的能力
在ISO9241中采用的是可用性這個名詞。它包含了比單純的軟件易用性更為廣泛的含義,體現的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所實際感受到的產品質量,即使用質量(quality in use)。是從用戶角度衡量IT產品是否有效、易學、高效、好記、少錯和令人滿意的質量指標,是決定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可用性
產品在特定使用環境下為特定用戶用于特定用途時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用戶主觀滿意度(satisfaction)。其中:
有效性是用戶完成特定任務時所具有的正確和完整程度;
效率是用戶完成任務的正確完整程度與所用資源(如時間)之間的比率;
滿意度是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具有的主觀滿意和接受程度。
3.軟件易用性相關因素
軟件的易用性是由軟件的人機用戶交互界面(User Interface )來集中體現的。界面的布局設計,操作的邏輯與流程,交互信息的顯示,幫助和索引文檔…用戶對于這些元素能否容易的學習,理解,操作的程度就是軟件產品的易用性.
UI所包含的元素是多種多樣的.軟件包含的全部窗口,菜單,按鈕,下拉框,背景,圖標,文本,提示,圖象,聲音,視頻等等媒體和信息本身以及這些元素組織和表現的方式都是UI.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20921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