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餓了么的95億美元是美團抬上去的(4)
發表于:2018-11-22來源:全天候科技作者:全天候科技點擊數:
標簽:阿里餓了么
36氪:財務模型靠什么改變?靠運營嗎? 王慧文:對,可以改善很多,現在大家都覺得這個業務賺不了錢,反過來也不愿砸錢,所以導致整個市場更年期了
36氪:財務模型靠什么改變?靠運營嗎?
王慧文:對,可以改善很多,現在大家都覺得這個業務賺不了錢,反過來也不愿砸錢,所以導致整個市場更年期了。但我們覺得很好,我們認為這個市場就是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36氪:你們要摩拜最后一公里騎行的數據做什么用?因為你們本身自己都有很多地理位置數據了。
王慧文:大數據系統當然越多越好,數據是有規模效應的。
36氪:但這是一個需要不斷花錢去造車和運營的模式?
王慧文:但是它也賺錢,它有收入的。
36氪:過去看起來像個敗家子。
王慧文:用過去的事來理解未來怎么能行呢?就像用過去的互聯網格局來理解單車的發展,最后也不一樣了吧?
聊上市:很多公司覺得自己值錢,其實是想太多了
36氪:考慮一個業務要怎么做的時候,你最先考慮的是啥?最后讓你作出決定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王慧文:還是產業規模是不是在發生變化。人生不要自我設限。我發現大部分人都沒有看懂王興的邊界論。很多人看完了都覺得王興要做一個無邊界公司,他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你不要自我設限,因為很多人都自我設限太嚴重了。
我昨天晚上看了一下黃仁宇寫的《萬歷十五年》,我覺得黃老師太厲害了。48歲才開始研究歷史,60歲成書。很多人就是自我設限,導致最后沒有達成原本可以達成的成就。做企業也是這樣子。
36氪:你們會長為一個比較像線下亞馬遜的公司嗎?
王慧文:我們在精神層面上確實在學習亞馬遜,但是在具體形態上跟亞馬遜不見得像。我們學習亞馬遜的企業治理思想、經營理念,管理方法。但是在具體的產品形態上是兩回事,我們學他們的神,不打算學他們的形。
36氪:王興之前說,互聯網下半場就是上天入地國際化,你們上市之后,會更愿意考慮走出國際化這一步嗎?
王慧文:暫時沒有什么大的決定,也沒有想得很清楚。
我覺得美團是否國際化對上市沒什么影響。很多美國公司國際化是因為本土市場小,但是中國本土市場大。Facebook跟騰訊實際差不多大,有點差距,但是不是數量級差別;亞馬遜和阿里也差不多大,但問題是阿里和騰訊主要做中國生意,而Facebook和亞馬遜做全球生意才做到跟中國公司差不多。Facebook只做美國的話,它的市值應該只有現在的五分之一左右。
36氪:你們做美團的時候,有沒有特別核心的信仰?
王慧文:當年飯否做沒了,我們得找一個事把團隊養住,否則撐不了多長時間團隊就要散伙了?;钪褪俏覀兲貏e核心的信仰。
36氪:上市這件事對你們有什么影響?
王慧文:對我們幫助還蠻大的。上市前要經過很多溝通。這個過程你能了解更多外部的信息,幫你做業務判斷,也讓你倒推理解很多業務。
特別有意思的一件事,一個印度投資人提問,他不理解為什么美團能把外賣做這么大。我們講的所有邏輯,他都認為在印度也符合,比如我說我們人口多,他說印度人口也多,我說我們人口密度高,印度人說他們國家人口密度也高……然后我就什么都說不出來了。我們之前確實沒有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
還有一個香港的二級市場投資人說,美團虧這么多錢,為什么比和記黃埔(港交所最大上市公司之一,業務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國企業)還值錢?他拿我們去跟和記黃埔比,我絕對想不到。
36氪:上市對你們還有其他影響嗎?
王慧文:沒什么特別影響,只是會更累,每個季度都要交季報。
我認為沒有根本性變化,但你從賽道的角度看很多業務是否還該做,是否還值得砸錢進去,確實會有很大變化。例如共享充電寶這個業務,上市之后回過頭再去,就會和之前決定做的時候很不一樣。很多公司沒上市的時候,覺得什么業務都特別值錢。
很多公司上市之前也覺得自己公司很值錢,因為沒有面對最終結果。所以為什么大家上市的時候都暴跌,就是你覺得自己在資本市場該很值錢的東西,其實資本市場根本不買帳,只不過是你自己的妄念而已。
原文轉自:https://tech.sina.com.cn/i/2018-11-22/doc-ihnyuqhi7567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