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吃下四通 順豐京東該擔憂嗎?
發表于:2019-03-12來源:新浪科技作者:韓大鵬點擊數:
標簽:阿里
身著工裝卡其褲、腳踩新百倫……久違的“順豐一哥”王衛,出手了。 一番宣講后,這位低調“內斂”的男人與德國郵政的高官們同步上臺,共同宣布成立新品牌——順豐敦豪供應
身著工裝卡其褲、腳踩新百倫……久違的“順豐一哥”王衛,出手了。
一番宣講后,這位低調“內斂”的男人與德國郵政的高官們同步上臺,共同宣布成立新品牌——順豐敦豪供應鏈中國。在他眼中,此舉將掀開國內供應鏈市場的新篇章。
恰巧同一天,那個宣稱“永遠不親自做快遞”的馬云,也出手了。
在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后,他離“日均10億包裹”的小目標又近了一步。在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廝殺”后,中國快遞行業正趨于三足鼎立之勢:
1,在每年近百億元資金打造下,劉強東的京東物流網絡愈發龐大,京東快遞蓄勢待發。
2,在菜鳥網絡版圖中,申通、圓通、中通,還有“親兒子”百世匯通,均被馬云招致麾下。
3,昔日的快遞龍頭順豐雖跌落神壇,營收增長不及通達系,但營收及顧客滿意度依然保持相對領先。
順豐、京東、通達系……一場關于快遞江湖的對決,正拉開新序幕。
曾經的“龍頭”為何墮落?
快遞戰場上,無論是老將還是新秀都在全力拼殺,尙不存在永遠的“王者 ”——這在通達系的戰役上,尤為明顯。
很多人不知,在2011年前后,通達系的龍頭地位屬于申通。這家成立于1993年的早期民營快遞公司,曾創下多個行業記錄。
斗轉星移。
兩三年后,在雙11、618等電商大促的推動下,通達系玩家的行業地位多次輪轉,圓通一度超越申通登上訂單量“寶座”。近兩年,中通的業績上漲明顯,目前處在了通達系首位。
通達系直營中心數據對比:自營比例少導致爆倉、送貨效率低下等問題。
“退步”必有原因,申通有著明顯的短版。
根據申通2017全年年報顯示,其業務量為38.98億件,同比增長約19.64%,遠低于當時行業平均的28%,相比較韻達46.86%以及中通38.3%的增速,更是相差甚遠。
市場份額方面,2015年申通的市場份額為12.4%,兩年后就落至9.7%。這一數字落后于中通、圓通和韻達,這三家的總量占比分別為15.5%、12.6%和11.8%。
更為重要的是,申通的自營轉運中心占比很低,導致的直接問題就是爆倉和送貨效率低下。根據財報,2017年申通全網的轉運中心82個,但自營轉運中心僅為48個,自營率為59%。相比之下,中通的自營比例達到92.07%,韻達則全部為直營。
廣州申通爆倉。
“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相對不足,是制約申通發展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公司核心城市的轉運中心直營化比率相對較低”,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在業績會上直指問題所在。
當時,國金證券分析師在評價申通業績時坦言,申通業務增速遠低于行業平均增速以及居高不下的申訴率,都與過低的自營率有關,這也導致整個網點反應速度及服務質量的下降。
阿里選擇申通意義何在?
申通開始求變。自2017年后,申通加速了直營布局,先后收購了北京、武漢、貴州、昆明等地的中轉中心,以提高轉運中心直營化比例,試圖提高收入和服務。
原文轉自:https://tech.sina.com.cn/it/2019-03-12/doc-ihrfqzkc31482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