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段時期的個人經歷在我參加2012年敏捷中國大會的演講《敏捷教練之路》(山寨版演講錄音)中有所體現。
ps. 我們的敏捷轉型能夠開展得比較熱烈,應該跟大環境也有一些關系。加入Flexible Company后,我翻閱團隊內部維基網頁,其中記載了08年在芬蘭召開的一次公司內部敏捷大會,大會的開場白是時任COO的一段視頻影像,視頻里他告訴我們,當時諾西的研發成本中,軟件開發的部分已經超過50%(或60%,記不太清了),我們亟需提升軟件研發的質量和速度,而敏捷就是一個契機,所以我們必須向敏捷和精益轉型。
2011~2012年 上?;萜?,ES,資深敏捷顧問
2011年,受到獵頭誘惑,決意前往惠普探究以商業的方式傳播敏捷,加入了其APT團隊(Agile Portfolio Team)。主要團隊成員包括:鄭立、黃靈、孫長虹、鄒駿、莊萬俊,People Manager是郭繼菁。還有面試了我,卻被調入其他團隊的李文生同學……
惠普的經歷和本文主題無關,不描述。
2012年~ 諾基亞,MP,敏捷及精益教練
2012年,再次被獵頭召喚,最終來到之前壓根就不考慮的北京,加入了諾基亞功能手機部門,擔任敏捷及精益教練。跟業內人稱喬幫主的喬梁做了同事。
原本一直以為同是諾記,其文化氛圍應該跟我以前待過的前諾基亞網絡差不多,來了之后才感受到,其實并非如此。從組織結構,到工作流程,到一些細微處的文化靈活度,或多或少都有區別。而且在敏捷方面的歷程也不一樣。原本一直以為,諾基亞手機業務也是很早開始實踐敏捷,但從交談中得知,這邊是從2009年才開始推廣敏捷和精益方式,牽頭人是Maarit Laanti。不過,這可能只是功能手機(Mobile Phone)業務部門的情況,根據一些從原Symbian業務轉過來的同事們說,他們在塞班早就已經使用敏捷很久了。
至于業內廣為流傳的“諾基亞測試”,的確名副其實,絕對不假。因為Bas在發明此檢查表的時候,屬于前諾基亞網絡的雇員,而前諾基亞網絡則是諾基亞的旗下企業,因此,稱之為“諾基亞測試”的確不假。但很有可能當時,諾基亞網絡業務和手機業務之間的交流并不密切,雖然網絡業務正在嘗試和進行著敏捷的變革,可能手機業務部門并不知情吧。
塞班業務,我并不了解,但可能還不能夠跟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完全等同起來看待。塞班最開始應該算作是是獨立運作的行業組織,后來因為略顯頹勢,諾基亞才把這塊業務整體買下,靠自己獨立支撐和發展。它們的敏捷歷程,我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