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敏捷開發模型下,各個環節的迭代速度明顯提升,這給軟件開發團隊一個機會可以迅速獲得開發過程實踐與實際使用中質量之間的關系,使得開發過程質量預測和評估更為可行。
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應用在開發過程上的質量預測和評估體系。
我們對敏捷開發的典型開發階段應用了成熟度模型,為了簡單,我們簡化了 CMMI 的 5 級模式而使用三級成熟度模型:initial,managed 和 optimized。分別對敏捷開發的 6 個典型階段,即 Plan,Design,Coding,Testing,Reflection 和 Process 進行成熟度定義。我們針對功能需求(Functional)質量與非功能需求(Structural)質量分別定義了一個初始的成熟度標準范圍,并提供了標準成熟度描述的示例。在實際應用中,軟件開發團隊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結合標準的成熟度描述示例來制定自身的成熟度標準。同時,開發團隊可以不斷的根據外部質量和使用中質量的反饋進行經驗迭代,將開發過程中導致質量問題的遺漏點捕捉到,并考慮用更高成熟度標準中的方法來解決這些遺漏點,從而不斷提升開發過程的成熟度。
這樣,我們就建立了一套軟件質量的預測和評估體系,對照質量評估體系中的標準與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實際行為,即可預測和評估軟件質量。同時,這個體系自身也是持續改善的,會隨著團隊的成長而不斷進化,讓開發過程的質量預測和評估逐漸接近于外部質量評估和使用中質量評估。
原文轉自: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devops/1609_liuy_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