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質量報告模板-產品質量度量

發表于:2019-04-08來源:cnblogs作者:Vincent點擊數: 標簽:質量度量
測試報告,更多是以測試為出發點,關注測試工作的背景、過程、完成度和結果。當然,測試的報告也能反應出一個產品的質量,但是他的衡量一般不夠直觀(比如缺陷數量這種數據,

問題來源于一些同僚的問題。

“Vincent,老板讓我發一份軟件質量報告,你有模板嗎?”

“是測試報告嗎?”

“No,No,應該不是測試報告,是質量報告。”

 

測試報告大家都大概知道怎么做,但是質量報告呢,說起來他到底與測試報告有什么不同?

仔細思考,其實這兩種報告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直觀的。

測試報告,更多是以測試為出發點,關注測試工作的背景、過程、完成度和結果。當然,測試的報告也能反應出一個產品的質量,但是他的衡量一般不夠直觀(比如缺陷數量這種數據,由于軟件規模不一樣,是不能用來對軟件質量進行客觀評價的)。

而質量報告,則以產品質量為出發點,核心關注內容就是產品質量。測試工作量及相關問題,則不是他關注的重心。

如果說測試報告是向直接領導匯報工作,那么質量報告則是向利益干系人報告產品情況??梢哉f二者的差異在于出發點和關注點的不同,當然也有功能重疊的部分。

 

1. 質量報告內容

那么軟件質量報告怎么報告?思路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六方面去考慮:

  1. 軟件計劃的特性完成了多少?產品完成情況
  2. 已完成的功能特性好不好用?產品有沒有什么問題
  3. 工作完成情況?測試沒有完成的部分可能存在風險
  4. 我們的研發過程質量如何?過程質量也是質量,實際上我們認為產品質量根源于過程質量而非測試
  5. 我們的產品研發計劃是否存在偏離?如果計劃出現偏離,則需引起重視并施加措施
  6. 產品的質量呈現怎樣的趨勢?產品質量走勢分析,可以幫助對項目接下來的走向做出預測和問題防范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用數據去度量以上這些指標,我們來做一個羅列:

產品完成情況度量:

  • 需求通過率
  • 功能點通過率
  • 風險規避情況

產品質量度量:

  • 測試通過率
  • 缺陷密度
  • 缺陷嚴重級別分布
  • 缺陷類型分布
  • 缺陷模塊分布
  • 缺陷修復率

測試完成度:

  • 用例覆蓋率
  • 測試執行率
  • 測試通過率

研發質量度量:

  • 缺陷生存周期
  • 測試用例命中率
  • 二次故障率
  • 缺陷有效率
  • 缺陷探測率
  • 缺陷移除率
  • 測試依據穩定性

計劃偏離度量:

  • 工作量偏離度
  • 工作進度偏離
  • 預算使用比例
  • 問題等待時間

產品質量趨勢:

  • 缺陷到達率
  • 缺陷收斂度
  • 缺陷引入率

注意:1. 以上指標并非所有可能用到的指標,一些比較復雜而缺乏實際效用的指標沒有包括;2. 指標在6個模塊中可能存在多處適用的情況,不需要過多糾結。

 

2. 度量指標詳解

接下來的問題是,這些指標如何收集和計算,我們用表格來展示。

幾點補充說明:

1. 取決于項目成熟度和組織形式,這26個指標的可采集度是不同的。我們可以結合項目特性,進行采集,舍棄掉無法或者不便于采集的數據。

2. 可以調整信息采集能力來實現一些比較有價值數據的統計。比如通過增加缺陷的發生和解決階段的記錄(在每個缺陷信息中),來統計缺陷移除率。

3. 指標不可生搬硬套,可以結合項目情況進行調整、細化和轉化。比如需求通過率經常被轉化成“測試通過率”;工作進度偏離則理當被細化為每項工作的進度偏離。

 

3. 示例

以某項目質量月報為例。

測試完成度:結合測試執行率與通過率進行統計。

產品完成度:采用功能點通過率做為統計。

產品質量:統計缺陷密度、嚴重級別分布、類型分布。

研發過程質量:統計缺陷生存周期、二次故障率、依據穩定性。

 

計劃偏離度:著重統計進度偏離。

質量趨勢:結合缺陷到達率和遺留率進行統計。

 

以上就是選取了一些便于采集的數據(并非所有),制作的質量度量報告,規模并不算大,適宜做為月或者周報告。

如果是總體報告,那么可以考慮采集更多數據,豐富報告的內容。

再者,質量報告以報告產品質量為目的,不同于測試總結報告。因此并未包含人員安排、問題羅列、風險預估和未來計劃等內容,如果需要綜合匯報可以添加整合進去。


原文轉自:https://www.cnblogs.com/yingyingja/p/10649540.html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