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場景下的軟件工作量估算步驟[5] 軟件測試
(4)根據歷史項目的按工種的工作量分布數據及第(3)步的估算的編碼工作量依次計算:
i)根據歷史項目的編碼的工作量占編碼階段的工作量的百分比與第(3)部計算出的編碼工作量計算編碼階段的總工作量;
ii)根據歷史項目的編碼階段各工種的工作量分布百分比計算編碼階段每個工種的工作量;
iii)根據歷史項目的其他階段的工作量與編碼階段的工作量比例計算其他階段的總工作量;
iv)根據歷史項目的其他階段的每個工種的工作量分布百分比及第iii)步的結果計算其他階段的每個工種的工作量;
(5)WBS分解,將任務分解到一個人或者一個小團隊可以執行的顆粒度;WBS分解時要識別出所有的交付物、項目管理活動、工程活動等。
(6)根據歷史的類似項目的數據及估算人的經驗估計所有活動的工作量,可以采用經驗法。
(7)匯總得到:每個階段每個工種的工作量、每個階段的工作量、每個工種的工作量、項目的總工作量。
(8)與第(4)步得出的工作量進行比較印證,如果偏差不大,則以第(6)步的結果為準,如果偏差比較大,要仔細分析原因,可能的原因舉例如下:
類似項目的生產率數據不適合本項目;
WBS分解的顆粒度不夠詳細;
估算專家的經驗不適合本項目;
具體任務的估計不合理;
針對原因,對估算的結果進行調整,使其趨向合理。
其他說明:
在該場景下,對于項目的總工作量有2個結果或者多個結果,并且采用2種方法都得到了每個階段的工作量、每個工種的工作量、每個階段每個工種的工作量、項目的總工作量,可以從上述的4個維度對這些結果進行互相印證,以發現估算過程中的不合理之處,是估計更加合理。
場景七:需求變更的工作量估計
場景描述:
(1)有變更的需求描述
(2)項目進行到了編碼階段
(3)有本項目的編碼的生產率
估算步驟:
(1)進行需求變更的波及范圍分析
(2)進行本次變更的的WBS分解
(3)對于變更引起的代碼變化進行規模、復雜度等其他屬性的估計
(4)根據本項目的編碼的生產率及估計的規模采用模型法估計工作量
(5)對于WBS分解中其他活動進行經驗估計
(6)匯總所有的工作量得到本次變更的工作量估計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