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微博是一個由騰訊公司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務的類 Twitter 網站。騰訊微博事業運營部總經理邢宏宇在部門年會上透露,截至 2012 年年底,騰訊微博注冊賬戶數已達到 5.4 億,日均活躍用戶數超 1 億。
2014年7月騰訊內部人士透露,騰訊微博事業部已被撤銷。騰訊微博曾在騰訊內部被寄予厚望,但在騰訊最近的年會上,微博被稱為“是個重要業務,但要讓位于微信。”隨著巨頭對移動端的搶灘,微博本來就面臨著諸多挑戰,騰訊微博部門被撤,預示著微博將死?
以下為轉自騰訊微博離職員工李陽的微信公眾號:veyronli
2011 年加入騰訊前,我直接沒有考慮去聊聊新浪微博。因為我覺得騰訊微博其實更有機會笑到最后,即使當時新浪已占先機、如日中天。懷著投機心理和濟世情懷,我成 了騰訊微博的一員。但 2013 年初,我感覺騰訊微博脈象衰微,已經知道“這孩子遲早是要死的”。雖然我做過一點事情,盡管我認為騰訊微博仍有機會,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從離開的當季開 始,微博就再也沒在騰訊季報中出現過。
我不曉得當時的戰略、決策,也不關心有什么宮斗、內幕,更無意于對任何一位共事過的同事指手畫腳。我只從自身體驗和觀察出發,說說我所知道的真相。畢竟作為一個久病成醫的互聯網老中醫,在騰訊微博活著的時候,我曾牽過它手、摸過它脈。
勉強完成使命,終算死得其所
騰訊當時要做好微博是認真的,它并不注定是個會成為炮灰的產品。我對騰訊微博有三個基本判斷:它還算完成了使命,死得其所;它其實可以活得很好;它的死因,真相只有一個——慢性自殺。
關于他的使命,我同意魏老師所說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騰訊微博又是一個成功的產品:它的確拖緩了新浪微博的商業化速度,并通過微信,將“現象級產品”五個字從新浪微博手中重新搶了回來。”但防守只是他的最低目標,目的都談不上。如果要說目的,探索社交廣告收入才是真實的目的之一。
通過微博一戰,騰訊微博和新浪微博硬生生并列為兩大主流微博,流量早就第一、收入當時剛剛爬到四大門戶第一的騰訊門戶,由此正式成為最主流門戶。同 時,騰訊和新浪一起把微博這個行當做得半死不活,保衛了 QQ 空間及其開放平臺,也為微信另辟蹊徑崛起爭取了時間。但這是個客觀結果,而不會是初心,它并不是為當肉盾而生的。只能說,騰訊微博成功完成了它的最低使 命,結局是騰訊最初設想中能接受的最不濟結局。也算死得其所,沒有白死吧!
它其實可以活且活得更好。但瞧病可以免費,開藥就得收錢了,騰訊又不給我錢。更何況,有藥騰訊微博也已沒法再吃了。
因為 No Zuo,所以 Die
騰訊微博之死,真相只有一個,是慢性自殺。它死于跟新浪亦步亦趨、與兄弟若即若離、對資源不依不舍。
常見的死法是 No Zuo No Die,騰訊微博卻相反,它沒犯過啥作死的致命錯誤,沒做什么、坐以待斃才是死因。
魏武揮老師復盤騰訊微博的小敗局,認為原因在于喪失先機、激勵和動力不足、運營水平落后和定位為防守型產品。還有人認為是這種產品形態水土不服有缺陷。這些都是客觀原因或一些原因的結果。我認為還可以往靈魂深處挖一挖。
無數案例,包括微信,證明未得先機其實并不是個事,對巨頭來說更是如此。騰訊微博人的運營水平、努力程度夠不夠,也還不必成敗論英雄、輕易下結論。 激勵機制和求生動力,不是根本原因。勁頭不那么足是個未經驗證的表象結果,原因不一定就只是激勵不夠。更深層是求生求勝的欲望不強烈。若一開始就存在失敗主義,地球人科技進步、裝備提升,也無法戰勝三體人。
說到這又要提一下微信。騰訊廣研的資源和激勵不見得比微博多,當時也并不面臨像新浪微博一樣需全員上陣、背水一戰的境地,起步同樣不是最早的。如果說廣研團隊比別人多點什么,恐怕就是他們從用戶真實需求出發設計產品,抱有做成一個產品的欲望和信念。
原文轉自:http://developer.51cto.com/art/201506/481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