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工程師的修煉之道(3)
發表于:2017-09-04來源:LP_ProgramLife作者:LP_ProgramLife點擊數:
標簽:
法王笑道:人各有志,那也勉強不來。楊兄弟,你的武功花樣甚多,不是我倚老賣老說一句,博采眾家固然甚妙,但也不免駁而不純。你最擅長的到底是那
法王笑道:“人各有志,那也勉強不來。楊兄弟,你的武功花樣甚多,不是我倚老賣老說一句,博采眾家固然甚妙,但也不免駁而不純。你最擅長的到底是那一門功夫?要用甚麼武功去對付郭靖夫婦?”這幾句話可將楊過問得張口結舌,難以回答。他一生遭際不凡,性子又是貪多務得,全真派的、歐陽鋒的、古墓派的、九陰真經、洪七公的、黃藥師的,諸般武功著實學了不少。這些功夫每一門都是奧妙無窮,以畢生精力才智鉆研探究,亦難以望甚涯岸,他東摘一鱗、西取半爪,卻沒一門功夫練到真正第一流的境界。遇到次等對手之時,施展出來固然是五花八門,叫人眼花撩亂,但遭逢到真正高手,卻總是相形見絀,便和金輪法王的弟子達爾巴、霍都相較,也是頗有不及。他低頭凝思,覺得金輪法王這幾句話實是當頭棒喝,說中了他武學的根本大弊。
楊過第一反應是什么呢?
他走出茅棚,在山頂上負手而行,苦苦思索,甚是煩惱,想了半天,突然間心念一動:“我何不取各派所長,自成一家?天下武功,均是由人所創,別人既然創得,我難道就創不得?”想到此處,眼前登時大現光明。
最終他的決定是什么?
楊過睡了半夜,次晨一早起來又想。七日之中,接連昏迷了五次。說要綜納諸門,自創一家,那是談何容易?以他此時的識力修為固然絕難成功,那更不昃十天半月間之事。但連想數日之後,恍然有悟,猛地明白諸般武術皆可為我所用,既不能合而為一,也就不必強求,日後臨敵之際,當用則用,不必去想武功的出處來歷,也已與自創一派想差無幾。想明白了此節,登時心中舒暢。
這就是筆者想要表達的。作為一名合格的測試工程師首先一定要見識廣博,最新的行業動態,各種測試方法等等都需要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實際工作中需要用到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信手拈來,千萬不要書到用時方恨少。筆者一直在勸喻團隊中的工程師,不要整天只知道埋頭干活像鴕鳥一樣,要經常抬起頭來放眼看世界,井底之蛙坐井觀天是要不得的,這樣下去路只會越走越窄。最后,當各方面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發生量變到質變,如果還具備過人的天賦并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則可開宗立派自成一家,就象楊過最后自創“黯然銷魂掌”一樣。
筆者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是路徑法、場景法,以組合測試、探索性測試作為輔助。路徑法主要用來做測試需求分析,關注的是節點;場景法主要用來做測試設計,關注的是路徑;組合測試主要用來對規則性的用例進行篩選,減少測試用例數量;探索性測試主要用于交叉測試或測試大掃除之類的測試活動。這些方法的詳細論述網上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闡述了。如何把這些方法貫穿在一起?之前的分享有詳細表述過,這里也不啰嗦了。
現在業內有兩種測試理念很流行,一種是基于模型測試(MBT),一種是云測試。筆者以為這兩種測試方式一定是未來測試行業發展的大方向。隨著測試智能化的發展,今后測試工程師入行的門檻會越來越低乃至于消失。到那時,只需要很少一部分測試精英維護測試智能化平臺,其它大部分的測試工作可交由任何人來完成,真正實現“IT民工”的夢想。
很多人應該都讀過“四人幫”的《設計模式》,大多數人雖然看不懂但都明白這是核心,是重中之重。測試方法也是如此,它是測試工作的靈魂,測試用例與測試腳本孰重孰輕?不言而喻。
最后說明一點,在筆者印象中測試人員是肯定要參與需求分析及系統設計過程的。記得很早前有位工作十來年的開發工程師對筆者說:“你真牛叉這些工作你都參與”。實際上他沒明白,這本身就是測試人員的工作,測試人員本來就需要具備這些能力。所以筆者總說現在國內合格的測試工程師很少,大部分都是濫竽充數,同時也是筆者為什么在所帶領團隊中大力提倡組員多研究測試方法的原因。
基礎技能
基礎,或許說基本更合適一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面已經談到測試人員是復合型的,要對待測產品的行業背景、技術背景有深入了解。在測試智能化遠沒有發展成熟的今天,測試工程師必需掌握基礎技能。
筆者遇到過不少剛入行的新人,他們問的最多問題是“測試人員是否需要懂編碼”。筆者一般回答“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實不僅僅是測試人員,但凡和技術沾邊的工種都需要懂編碼。編碼是最基礎的技能,無論哪一門語言,至少要會一種,如果能再具備一定的產品開發經驗那就更好了。但請注意,過猶不及,不要單純拿編碼能力的高低來衡量測試人員水平的高低,測試人員最核心的技能仍是在測試設計上,不要本末倒置。
原文轉自:http://www.jianshu.com/p/0cde18be00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