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腦圖測試用例實踐之路(4)
發表于:2016-12-07來源:infoq作者:李樂點擊數:
標簽:測試用例
Measurable(可度量的):有明確的度量可以評估目標是否達成(也就是驗收條件作為測試故事點的評判標準)。 Achievable(可實現的):當前的目標應該是可實現的。
Measurable(可度量的):有明確的度量可以評估目標是否達成(也就是驗收條件作為測試故事點的評判標準)。
Achievable(可實現的):當前的目標應該是可實現的。這潛在地要求將一個大的目標分解為多個小目標,每個小目標也是具體的、可度量的。此外,跟蹤小目標的完成情況也提供了整體進度的可度量性(一個業務操作會經過很多路徑,每個路徑可以單獨存在或者組合存在,需要切分測試)。
Relevant(相關的):測試故事點從需求出發(包括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結合業務特性,以及相關上下文作為切入點。
Time-boxed(有時間限制的):為每一輪腦圖用例的構建設定一個合理的時間窗口,例如在固定的時間窗口(一些人的專注度是45分鐘,一些是60分鐘,中排除不相關干擾、專注工作)。
腦圖用例編寫流程:參與持續需求分析(不僅僅是需求階段,開發階段的變化也需要及時捕獲)制定腦圖用例框架
將業務|功能測試目標分解成一系列測試任務,每個測試任務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和退出條件。
測試計劃之后,優先選擇一個測試任務,在一個測程內執行探索式測試,測程以45|60分鐘為一輪,執行多輪。
反思當前的測試進展,并優化測試計劃。增加或刪除一些測試任務,以更加準確地反應測試對象。
實際案例:團隊通過結對測試,摸索了一套腦圖思考方向,給予參考:業務功能需求如下圖所示,根據選定的頻道查詢在可選時間范圍內的帶寬數據

圖-5-業務功能由于版面問題,這里舉簡單的例子:腦圖用例分析第一步

圖-6-帶寬查詢用例v1.0首先把業務需求分析結果填寫到目標中,然后分析功能(如果沒有系統,可以只看原型圖),找到頁面的相關元素,逐個列入腦圖中,再為每個元素使用一些測試方法,例如:等價類、邊界值,進行局部決策,這樣子,所有元素的分析完畢,就進入第二部全局。腦圖用例分析第二步

圖-7-帶寬查詢用例v1.1第二步繼續完善,進行全局分析以及列舉一些非功能性需求:全局分析:找到需求描述或者跟開發溝通代碼有限制條件的地方,而不是針對某個元素;對不同元素組合有依賴關系的,也需要列出來非功能性:這個在文檔中可能沒有給出,需要根據經驗來評估,可以參考團隊積累業務的測試經驗,通用的點:出錯的用戶體驗是否ok、查詢時間效率如何等等風險:盡可能琢磨需求,挖掘風險,例如需求說:根據選定頻道,但是沒有說這個頻道不屬于客戶怎么辦?這個就是思考的強大力量了。腦圖用例分析第三步

圖-8-帶寬查詢用例v1.2第三步是最關鍵一步,產出測試故事點,根據風險、目標、要點分析得出,這里舉了簡單例子,可以使用關鍵路徑組合的方法來做。當然,做完一二三步,也只是在第一個時間窗口而已(這個時候也可以直接用于測試環境探索下,驗證一些關鍵思路,增強信心),后續還需要重構-測試,在下一個時間窗口,查漏補缺,不斷完善才可以用于時間測試。

圖-9-腦圖用例指引5 關于富腦圖及輕腦圖用例允許團隊成員在模板基礎上進行變化,以發揮更多的思維空間,主要有兩種模式作為參考:富腦圖用例個人認為,大腦對于圖像的記憶,比文字更長久。富腦圖,注重以圖片、圖標、圖標、關聯關系等記憶為主。

圖-10-富腦圖示例輕腦圖用例注重以簡潔文字記憶為主:
原文轉自: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road-of-agile-mind-map-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