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測試執行的過程中及時地更新測試用例是很好的習慣。不要打算在測試執行結束后,統一更新測試用例,如果這樣,往往會遺漏很多本應該更新的測試用例。
提交一份優秀的問題報告單
軟件測試提交的問題報告單和測試日報一樣,都是軟件測試人員的工作輸出,是測試人員績效的集中體現。因此,提交一份優秀的問題報告單是很重要的。軟件測試報告單最關鍵的域就是 “ 問題描述 ” ,這是開發人員重現問題,定位問題的依據。問題描述應該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軟件配置、硬件配置、測試用例輸入、操作步驟、輸出、當時輸出設備的相關輸出信息和相關的日志等。
軟件配置: 包括操作系統類型版本和補丁版本、當前被測試軟件的版本和補丁版本、相關支撐軟件,比如數據庫軟件的版本和補丁版本等。
硬件配置: 計算機的配置情況,主要包括 CPU 、內存和硬盤的相關參數,其它硬件參數根據測試用例的實際情況添加。如果測試中使用網絡,那么網絡的組網情況,網絡的容量、流量等情況。硬件配置情況與被測試產品類型密切相關,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準確翔實的記錄硬件配置情況。
測試用例輸入 \ 操作步驟 \ 輸出: 這部分內容可以根據測試用例的描述和測試用例的實際執行情況如實填寫。
輸出設備的相關輸出信息: 輸出設備包括計算機顯示器、打印機、磁帶等等輸出設備,如果是顯示器可以采用抓屏的方式獲取當時的截圖,其他的輸出設備可以采用其它方法獲取相關的輸出,在問題報告單中提供描述。
日志信息: 規范的軟件產品都會提供軟件的運行日志和用戶、管理員的操作日志,測試人員應該把測試用例執行后的軟件產品運行日志和操作日志作為附件,提交到問題報告單中。
根據被測試軟件產品的不同,需要在 “ 問題描述 ” 中增加相應的描述內容,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測試結果分析
軟件測試執行結束后,測試活動還沒有結束。測試結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 ” ,測試結果的分析對下一輪測試工作的開展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前面的 “ 測試準備工作 ” 中,建議測試人員走讀缺陷跟蹤庫,查閱其他測試人員發現的軟件缺陷。測試結束后,也應該分析自己發現的軟件缺陷,對發現的缺陷分類,你會發現自己提交的問題只有固定的幾個類別;然后,再把一起完成測試執行工作的其他測試人員發現的問題也匯總起來,你會發現,你所提交問題的類別與他們有差異。這很正常,人的思維是有局限性,在測試的過程中,每個測試人員都有自己思考問題的盲區和測試執行的盲區,有效的自我分析和分析其他測試人員,你會發現自己的盲區,有針對性的分析盲區,必定會在下一輪測試用避免盲區。
總結:
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不可能給出一個類似于 checklist 的指導性的軟件測試新手入門。無論從事軟件測試還是從事其它的工作,技術上的和技巧上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查詢相關的軟件測試技術書籍獲取,掌握一套基本的方法論是最重要的。以上文字,都是專家從事軟件測試工作積累的經驗之談,初學者可以從中學習些經驗,掌握軟件測試基本知識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