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毛入職的第一天。
糊里糊涂的辦完入職手續,裝好系統和軟件,連水都沒喝上一口,領導的郵件就來了。
“新員工須知的技術文檔放在……,我需要你今天執行完這些測試用例,它們放在……,執行完了把結果寫成郵件匯報給我,今天下午5點之前完成!
啥是測試我都沒完全搞清楚呢。大毛嘆了口氣,該干嘛干嘛去了。
問東問西弄明白了流程,大毛如同機器人一樣執行了近500個測試用例之后,總算在時限之前完成第一天的任務,禁不住想,“今后的每天都將如此嗎?”
大毛之所以成為測試人員,完全是因為得到了一個面試評價:計算機技術尚可,編程一般,算法不太熟,不如去看看測試行不行吧。
想起就有氣,難不成測試是個垃圾籃,殘次品都往里放來著?
一個星期之后大毛更來氣了,測試用例設計得并不合理,浪費了他不少時間。周五找領導談話的時候大毛抱怨了一通。
領導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說,
“作為新人,進入角色比完成任務更重要!
大毛一呆,剛想說話,領導先一步發問,
“如果你來設計測試用例,你會怎樣設計呢?”
大毛又是一呆,他來談話之前并沒有考慮到這個。
一個星期之后,大毛又找領導,這次他滔滔不絕的說哪些地方設計得不合理,怎樣設計會更好。
領導笑了一下,問道,
“你是通過什么途徑發現這些地方設計得不合理的呢?”
大毛想,這不是廢話嗎,我對著這堆測試用例郁悶了倆星期呢。
還沒回答,領導就替他回答了。
“你親身體驗了執行測試用例的過程并了解其中的問題,所以你能發現解決的辦法!
“對!
“那么這種經驗比起執行500個測試用例的任務來說,哪個更有價值?”
大毛陷入了沉思,領導拍拍他的肩膀,
“虧不能白吃,也不能讓同事吃!
又一個星期之后,大毛給領導遞交了一份完整的報告。
“編號……的測試用例可以合并,準備和清理環境的工作是一致的;
“編號……的測試用例的目的相互交叉且重合,應該分離成獨立的類別;
“編號……的測試用例使用過于復雜的數據,其實可以用簡單且等效的數據;
“編號……的測試用例不需要這么頻繁的執行,完全可以兩個月才執行一次;
“編號……的測試用例壓根就設計錯了,不通過的時候其實不是缺陷……”
領導看完給大毛擬了個郵件的草稿,讓他把這個報告發給整個測試團隊,然后跟他說,
“以后你就維護這500個測試用例吧,有什么增刪改歸你負責,不用你來執行了!
作者注:哪怕是微軟,也有測試正式員工設計了測試用例之后從來沒有親自執行過的,F任Windows部門總裁的Steven Sinofsky有句話,沒想清楚就開始寫代碼是犯罪,意思是垃圾代碼不寫出來還好,寫出來還要編譯、測試、維護,最后要扔掉的時候作者還跳出來百般阻攔,浪費的卻是別人的時間金錢,不是犯罪是什么。同樣的,設計垃圾測試用例,自己不執行卻讓執行的人去承受后果,同樣是犯罪。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