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K與敏捷-從方法論到論方法

發表于:2013-01-16來源:新浪博客作者:蔡曉東點擊數: 標簽:敏捷
PMBOK與敏捷-從方法論到論方法.方法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討論方法是為了找到更經濟更實用的解決問題的路徑,而方法論是對解決問題的某一路徑的抽象、總結與概述??梢哉f,方法論是針對某一類問題設計出來的,同一類問題也可能有多個方法論并存。一定要說某個方法論一定要

  方法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討論方法是為了找到更經濟更實用的解決問題的路徑,而方法論是對解決問題的某一路徑的抽象、總結與概述??梢哉f,方法論是針對某一類問題設計出來的,同一類問題也可能有多個方法論并存。一定要說某個方法論一定要比另一個方法論更優秀,就成了論方法。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明白,由于方法論是基于其面向對象、覆蓋范圍、設計思路與目標結果等因素而形成的解決方案,所以必然的各有優劣。在面對同一細分類型具體問題時,也必然的會出現在手段/工具上的交互,尤其是跨行業的同質問題之間。比如說面對項目的管理問題。

#項目管理#PMBOK與敏捷-從方法論到論方法

  查看大圖

  目前,在項目管理這個問題域內,主要的解決方案包括了英國商務部所有的PRINCE2,國際項目管理協會的IPMP,美國項目管理協會的PMBOK,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CPMPOK,以及敏捷。其中IPMPBOK和CPMPOK除了某些專門需求之外,被學習的很少。而在應用領域PMBOK則是絕對的主流。

  因此,在論方法的過程中,PMBOK也成為了主要的被攻擊對象,仿佛只要證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優于PMBOK就會成為NO.1一般。但似乎所有的攻擊者都忘記了一個問題——不同的問題與目標制約之下,只有局部優勢,木有全面超越。

  比如說現今要在項目管理問題域鬧革命的敏捷。從否定項目經理存在的必要性開始,試圖通過借助符合其基本思路的工具的組合與應用,實現顛覆PMBOK的目的。

  這真的可能么?我想,這要看PMI的態度。但這里不妨討論下。

  第一個問題:面向對象。從表面看,PMBOK和敏捷都在面對項目的管理問題,所面向的對象也都符合PMBOK中對項目的定義。但是,符合定義的事情只能叫有資格被冠以某個稱謂,卻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會認為其名副其實。例如需要2~3個人合作一天準備的豐盛晚宴,會有多少人真的認為是個項目?

  第二個問題:覆蓋范圍。PMBOK源于工程制造領域,敏捷源于軟件工程領域,PMBOK天然的帶有適用范圍的優勢。而從各自的發展路徑來看,PMBOK從最初以億計的經濟規模逐步遞減到百萬級,其保障自身優勢的辦法是提出了項目集成的概念;敏捷則從萬級的經濟規模開始,正在努力去逾越千萬級的門檻,其正在通過不斷的加入更多新的工具,以支撐自身的發展。

  第三個問題:設計思路。PMBOK中首先提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組織結構,不是項目內部的組織結構,是企業的組織結構。并且,針對典型的組織結構明確了自身的適用性與可覆蓋性。應該說,PMBOK設計的起點在于企業自身的運營模式;而敏捷首先是一個宣言,之后是一些故事,雖然有一些所謂的“敏捷方法”將自身運行所需的結構進行了明確,但其所適用的組織結構以及與組織結構之間的關系,則無人提及。應該說,敏捷設計的起點在于項目自身的運營方式。

  第四個問題:目標結果。PMBOK所強調的是以進度、成本和質量為核心的總體控制能力,追求的是內外部的平衡;敏捷所強調的是持續交付,追求的是客戶滿意。擴展一下的話,可以看到PMBOK所要的結果是基于干系人之間的妥協而實現的,邏輯上代價由雙方分攤;而敏捷所要的結果是以客戶方的滿意為前提的,邏輯上代價全部由客戶方承擔。

  從討論方法論本身而言,以上的四個問題應該已經足夠說明情況。下面從工具層面舉幾個例子,權作是對以上問題結論的一個補充。

  第一個例子:站會。站會這一工作形式的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實現信息交互的方式。而這一形式的最大問題在于參與人員的數量規模。當參與人小于一定數量的時候,參與人可以逐個提供信息,發表觀點。但當超過某個臨界值之后,效率將成幾何級下降,且參與者因為接受的信息過多而直接影響其工作效率。

  第二個例子:工作任務表。工作任務表使用的前提是對項目總體處于可控狀態。當工作目標,工作量以及可投入資源及資源屬性明確的時候,利用WBS可以有效的實現對工作任務的分配與管理,同時以此為基礎,對進度、成本進行監控。但對于最終工作目標不確定等情況時,WBS卻可能成為枷鎖。但顯然,大樓的最終設計圖是不會大規?;蝾l繁調整的。

  第三個例子:看板??窗迨且环N直觀的展現工作進展情況的管理工具。而看板在追求直觀展現這一優勢的同時,也收到了信息量的制約,出現同站會類似的問題。即當信息量超過某個臨界點,反而會出現信息混亂,關系不清等問題,并導致其喪失優勢,甚至失去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第四個例子:掙值。掙值是一個財務工具,負責對項目的各項經濟指標進行演算和呈現。一方面其對于既有的投入進行匯總統計,另一方面其為后期執行提供修正依據。當項目的總體可投入成本一定時,其可以非常有效的對成本控制提供指導。而對于簡單追求質量而不考慮成本的項目而言,則此工具會顯的相對多余。

  例子舉到這里,已經不難發現,其實每一種工具,背后也都有一套支撐的方法論。只不過這些方法論所面對的問題更具體更細分,所以,很多人已經不會在有意識的去稱呼那些東西是方法論。就好像之前所說的,符合項目定義的項目,現實中未必有人會想的起來他們是項目。

  話題至此本該結束了。但既然提到了工具以及工具背后的方法論的問題,就覺得應該再多一個問題:為什么會需要工具或是方法論?

  在我看來,這是工作效率與規?;瘋鞒袉栴}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之所以需要工具或是方法論,是因為人們試圖解決掉工作效率低下和大規模傳承技能的問題。就好像快速使用手冊或者簡明指南什么的東西。

  也所以,人的價值并不在于會使用多少工具,掌握了多少方法論。而在于其能真正解決掉什么問題,是否有效,其解決方案是否可以被普及。

  最后說一句。所謂神,不過是干了人干不成的事,解決了人沒能力解決的問題。但神不是神化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在天使們的幫助下,做出來的!

原文轉自:http://qing.weibo.com/1794616154/6af7ab5a33002oid.html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