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性:需要生成何種的報告,是否要共享中間測試結果還是僅提交最終結果?
3.3 測試團隊
指任何將要執行或支持測試的人員。
工作負載
是否有足夠人力按來照期望時間完成所有計劃好的測試工作?
專家能力
否擁有與項目有關的正確知識以很好地完成計劃好的測試工作?
組織
所有測試工作是否得到有效協調并目標一致?
3.4 測試工作平臺
指用于支持和管理測試的軟硬件平臺。
測試平臺——是否擁有測試執行所需的全部設備和平臺?
測試庫——是否測試過程中的任意文檔和結果均要保存并進行跟蹤嗎?
錯誤跟蹤系統——如何進行錯誤報告和跟蹤?
四、產品元素
軟件產品最終體現為提供給客戶的一種操作經歷或解決方案,包括支撐平臺、軟件元素和用戶操作,以及相互之間的數據交互,具有多維的特點。為了測試工作取得成效,必須綜合考慮這些層面。以下給出軟件產品應包含的一些重要的元素類別,如果僅注意測試其中幾個類別則可能會遺漏重要錯誤。這些類別提供了一個起始點,需要在特定環境中細化。
4.l 支撐平臺
指軟件產品所依賴的任何事物。
外部硬件。用于支撐軟件產品工作的硬件元素和配置,不作為產品的組成部分,如CPU、內存、鍵盤等。
外部軟件。用于支撐軟件產品工作的其他軟件元素和配置,不作為產品的組成部分,如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字體等等。
4.2 軟件元素
結構
指組成軟件產品的任何事物。
代碼:組成產品的任何代碼結構,從可執行碼直至單個例程。
接口:子系統之間的連接和通信點。
硬件:任何作為為產品組成部分的硬件元素。
非執行文件:除程序外的任何文件如文本文件、樣本數據、幫助文件等等。
其他介質:軟件和硬件之外的任何介質,如紙面文檔、Web連接和內容、包裝、許可證協議等等。
功能
指產品要完成的任何事情。
用戶接口:任何協調與用戶交換數據的功能。
系統接口:任何協調與用戶之外的其他實體(如其他程序、硬盤、網絡、打印機等等)交換數據的功能。
應用:任何用于定義產品、區分產品或完成核心需求的功能。
錯誤處理:任何檢測錯誤和從錯誤中恢復的功能,包括所有的錯誤消息。
可測試性:任何支持測試該產品的功能如診斷程序、日志文件、聲明、測試菜單等等。
數據
指產品要處理的任何任何事物。
輸入:產品要處理的任何數據。
輸出:經產品處理后產生的任何結果數據。
預置值:要作為產品的一部分提供給客戶、或直接構建在產品內部的任何數據如預制數據庫,缺省值等等。
固定值:存儲在內部、在多個操作中應保持一致的任何數據,包括產品模式或狀態如選項設置、視圖模式、文檔內容等等。
時序:數據和時間之間的任何關系,如每秒擊鍵次數、文件的時間戳、或分布式系統的同步。
非法:任何能夠觸發錯誤處理函數的數據或狀態。
4.3 操作
指產品將被如何使用。
使用情景——與時間相關的操作模式,包括產品在相關領域要典型處理的數據模式,隨用戶而變化。
物理環境——產品運行的物理環境,比如噪音、照明等等。
五、質量準則
當聲稱一個產品是“高質量”時,意味著“高度”滿足了該產品的受益人所定義的質量準則。測試工作常常不得不在質量準則不很明確的情況下進行,以下所給出的準則類別可幫助進行“頭腦風暴式”思考或揭示那些需要知道的問題,尤其適合根據實際項目進行定制。建議同時參考ISO 9126質量特性標準或其他相關軟件工程標準。
5.1 操作準則
能力——產品能否執行要求的功能?
可靠性—— 在所有要求的情況下產品均能正常工作并抵御失敗嗎?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10601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