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網絡版周六刊文稱,蘋果上季度業績再次創下歷史紀錄,而微軟則相形見絀。這一方面是由于,蘋果更具自我變革的思維,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蘋果采取了軟硬件相結合的模式。此外,蘋果的CEO過渡也更加成功。
以下為文章全文:
1999年,微軟股價一飛沖天,市值已接近6200億美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人預測,未來某天蘋果的市值能達到微軟的兩倍,那么毫無疑問會引來哄 笑。當時,蘋果正瀕臨破產,而微軟的操作系統主導著PC市場,并逐漸成為科技行業的中心。美國政府甚至認為,微軟違反了反壟斷法。
本周,微軟和蘋果均公布了上季度財報,以往被認為不可能的幻想成為了現實:蘋果的市值達到6830億美元,超過微軟當前市值3380億美元的兩倍。
創紀錄的業績
在周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該季度的業績是“歷史性的”,而蘋果的利潤“非常出色”。他指出,該季度,蘋果平均每小時售出超過3.4萬部iPhone,而這樣的銷量“令人難以想象”。
該季度,蘋果的利潤達到180億美元,創下了有史以來所有公司的單季度紀錄,而營收則高達750億美元。Bernstein分析師托尼·薩克納西 (Toni Sacconaghi)表示,蘋果的單季度自由現金流達到300億美元,超過另一家科技巨頭IBM的全年數據。財報發布后,即使美國股市大盤出現下跌,蘋 果股價仍逆市大漲超過5%。
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正嘗試推動微軟的轉型,減少微軟對Windows業務的依賴。他認為,微軟目前正面臨“挑戰”。微軟的營收只有蘋果的1/3,而78億美 元的運營利潤還不到蘋果的1/4。由于投資者擔心,微軟在PC軟件市場的地位有可能逐漸滑坡,因此在財報發布后,微軟股價大跌超過9%。
科技記者馬克·史蒂芬斯(Mark Stephens)本周表示,當他1998年為《名利場》雜志采訪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時,蓋茨“無法想象,蘋果的規模和盈利能力都會比微軟更強大。”
對于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當時表示:“他知道,他贏不了。”
然而,僅僅20年之后,蘋果就贏得了勝利。而這一過程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經驗和教訓。實際上,如果不希望重蹈微軟的覆轍,蘋果也應當從中學習。蘋果目前的成 功非常依賴iPhone,智能手機業務對蘋果的營收貢獻已經達到69%。這樣的局面正如Windows之于微軟。
自我變革的思維
最成功的公司需要有遠見,蘋果和微軟都是如此。不過,蘋果更具變革的思維,而最終情況表明,蘋果也要比微軟更富于遠見。微軟的目標是讓所有人的辦公桌上 都 有一臺PC。在IBM大型機主導計算技術的時代,這確實是一個積極的目標。不過,蘋果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該公司的目標是在所有口袋里都放上一臺計算機。 這樣的計算機剛好也是一部手機,而手機則是全世界普及度最高的消費類電子設備。最終,蘋果變革了兩大市場。
薩克納西表示:“蘋果極富遠見地創造并發展了一類重要的消費電子產品。與眾不同、能帶來變革的創新很難實現。而像蘋果一樣多次實現這樣的創新更加困難。這就像是皮克斯制作了一部又一部熱門動畫片。”
《喬布斯傳》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表示:“喬布斯認為,世界將會移動化,而他是正確的。此外他認為,美感很重要。他會被優美的設計所打動,而功能強大的產品能吸引大量需求。”
與許多成功的公司類似,微軟保護著自己的領先地位,同時也承擔著錯失革命性創新機會的風險。Evercore高級董事總經理及技術分析師羅伯特·希拉 (Robert Cihra)表示:“你不得不承認,微軟非常成功,而目前也仍然很成功。不過很明顯,他們一直在努力保護Windows的優勢,但這樣的努力導致他們在其 他領域裹足不前。我認為,即使是微軟也會承認,過去一些年他們給予了Windows過度的保護,這給他們造成了損害。”
作為對比,艾薩克森表示:“喬布斯給蘋果帶來的基因使該公司并不畏懼自我變革。當iPod已成為‘印鈔機’時,他認為未來某天手機廠商將實現把音樂保存在 手機中,而蘋果需要首先去做。目前,你可以看到,iPhone對iPod的銷售造成了不利,但這樣做是正確的。”
原文轉自:http://tech.sina.com.cn/it/2015-02-01/doc-icczmvun56487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