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wait函數,當腳本走到wait函數時,就開始執行這個函數.如:wait(10),就等待10秒種后再繼續執行下面的語句.wait函數的這個等待的時間,那相對來說是比較固定的.如上例子,一定要等待完10秒后再執行.所以寫腳本的時候要自己估算一下時間.不然可能造成時間的浪費,或者等待時間的不足.
那同步點呢.等待時間就比較靈活了,它的等待時間是不固定的.設置同步點后,當腳本執行到這句話后,腳本就開始執行等待.腳本會在規定時間內不斷的去檢查,所同步的對象有沒有出現,一但出現,腳本就繼續往下執行.不需要等完所有規定時間.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所要同步對象還沒有出現,那就提示超時的錯誤信息.
例如:
Window("Flight Reservation").ActiveX("Threed Panel Control").WaitProperty "text", "Insert Done...", 10000
當腳本執行到這句話時,就開始執行同步等待時間.這里設置超時時間為10000.在這個時間內,腳本會不斷去查看該對象的text屬性的屬性值Insert Done...,有沒有出現.一但同步到這個屬性值,就開始執行下面的腳本了.而不需要再繼續等待,直到1000秒結束為止.那這樣的話,這個等待時間不用自己去控制,設置好后由程序自己去判斷,就比較靈活,也不會出現浪費時間的情況.能提高腳本的執行率.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