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QTP也已經兩年了,但其實真正用這個工具也最多就一年左右,大多數時間還是處于學習階段,包括現在還在學習,縱觀現今的網絡中一直沒有找到過一個非常完整以及能夠結合實際例子的QTP教程或者說是講座,因此從今天開始我準備把兩年來學習到的一些QTP知識包括自動化測試等進行總結,并細化之后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QTP系列講座,希望大家支持~
在我們打開QTP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有如下的一個Add-in Manager 框彈出來
這是一個QTP插件管理器,每次啟動前需要選擇對應的插件才能進行測試。
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朋友會問:這個項目是用什么什么語言寫的,應該選擇哪個插件?
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是因為沒有了解插件的真正含義和作用。
插件的含義與作用:
Add-in 的選擇是為了能夠成功識別對應Add-in的測試對象控件,也就是說是和被測控件有關,而跟什么什么語言寫的是沒有關系的。
==========實例===========
需求:成功使用QTP的SPY識別出百度搜索框(WebEdit)控件
序號
|
測試步驟
|
預期結果
|
1 | 雙擊QTP.EXE | 彈出插件選擇框 |
2 | 選擇WEB插件,點擊確定 | 成功打開QTP |
3 | 打開瀏覽器 | 頁面成功跳轉百度 |
4 | 點擊QTP的菜單欄下TOOLS-OBJECT SPY | SPY 彈出SPY框 |
5 | 點擊手指圖標按鈕 | 頁面跳轉百度頁面 |
6 | 點擊百度文本框 | 點擊百度文本框 |
正確插件SPY顯示對象,成功定位到WebEdit對象控件
錯誤插件SPY顯示對象,只能把整個瀏覽器識別為一個對象,而不能具體定位到正確的控件對象
注意事項:
一定要先開QTP,然后打開IE,這樣SPY才能正確識別,因為安裝完QTP之后,每次打開IE,瀏覽器會自動加載BHOManager,而QTP在IE中識別對象是依靠一個叫BHOManager Class的動態鏈接庫來完成的,如果是先打開IE再打開QTP,QTP就不能成功讀到BHOManager這個動態鏈接庫而導致QTP識別對象失敗。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01216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