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工作到兩三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變成熟手,這個時候往往會陷入不斷的重復,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搞懂了一切,從而懶得去尋求進步了。很多時候的跳槽是因為覺得失去興趣了,覺得自己已經完成比賽了。其實這個時候比賽才剛剛開始,工作兩三年的人,無論是客戶關系,人脈,手下,和領導的關系,在業內的名氣……還都是遠遠不夠的,但稍有成績的人總是會自我感覺良好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客戶關系鐵得要命,覺得自己在業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實可以肯定地說,一定不是,這個時候,還是要拿出前兩年的干勁來,穩扎穩打,積累才剛剛開始。
你足夠了解你的客戶嗎?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么嗎?你足夠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么嗎?你足夠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么嗎?如果你不知道,你憑什么覺得自己已經積累夠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讓他們幫你的忙,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你又何來的成功?
------------------------摘自《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退休感言》
上面的HP前總裁孫振耀的感言節選,孫總主要面向的是銷售領域,當然,道理同樣可以借鑒到測試行業。
快則兩三年,慢則四五年,測試工程師會遇到自己的瓶頸點,綜述一下,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自滿型:在一家公司變成了資深人士(老油子),對一個行業業務的黑盒測試、灰盒測試很熟悉,基本上什么項目過來,都能比較熟練的搞定。然后就吃定老本,開始不思進取,趁年輕,還沒有開始養家糊口的壓力,相對來說付出的努力和獲得的回報還可以。就比較舒服的耗著時間。
二、疲憊型:對現有的開發測試流程十分熟悉,感覺到日復一日、項目復項目的工作已經沒有新鮮感??偸谴笸‘惖?a href='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ceshi/ceshijishu/' target='_blank'>測試方法、測試用例、測試執行、項目組壓縮時間、加班、突擊、風險評估……在高強度、重復性的的工作中,身心疲憊。
三、壓力型:剛畢業的時候,掙的錢多點少點無所謂,趁年輕,負擔小,主要想的是學經驗,適應社會?,F在畢業好幾年,家里人催促結婚生子,買房子。幾年之后,和同學比,在上海的確比在中小城市工資高了2-3K,但是房價卻高了3、4倍。在生活和家庭,甚至何去何從的壓力下,影響了自己對職業發展的看法。
四、提升困難型:自己很努力,從測試工程師到高級測試工程師到測試組長到項目經理一路走過來,項目完成出色,團隊梯隊搭建合理,對產品線的貢獻很大。但是走到了個人職業發展的瓶頸點。再往上走就到中層,甚至到高層。而且目前的中層或高層都很有能力、并且比較穩定。要慢慢的熬,然后和一些同樣牛的人搶一個位置。一眼望去,四、五年都沒有什么好的個人發展。換一個公司繼續發展,又怕大環境不好,空降部隊容易受排擠。如何提升自己,變成了一個瓶頸。
五、迷茫型:原來就業困難,畢業時看到測試工程師有10萬缺口,先就業再擇業,騎驢找馬。幾年之后,感覺對測試行業比較熟悉,同時經過磨合,真正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一定的想法。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自己的發展和目標是什么?一系列的為什么,讓自己在人生的分岔口和選擇點產生了迷茫,不知何去何從。
六、困擾型:感覺測試工作挺好的,能學到很多東西,隨著自己的技能增長,相應的收入反饋也比較理想。但是感覺整個社會是浮躁的,看到做其他職業的人,來錢那么快,或者通過個別的機遇,一舉掙了多少多少。同時,業內都說IT是吃青春飯,測試職業要不要一直做下去。做到最后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還是要及早抽身,去其他行業博一把?
和孫總要表達的一樣:這個階段,積累才剛剛開始,你又何來自滿,又何來成功?
下面是筆者制定的某產品線的測試人員技能樹,大家可以對比一下,自己技能點的覆蓋度是多少,還有那些是掌握薄弱,甚至一知半解的。
由截圖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技能點有200多項。當然,技能樹是一個技能知識點全配置的圖示,任何一個人不可能在所有的知識技能點都特別精通,所謂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是不存在的。在一個團隊里面,肯定是有人在這部分能力比較突出,有人在那部分能力比較突出。
舉個例子,這份技能樹就好比游戲里面某一個職業的技能樹,根據攻略主流玩法,學習不同的技能和天賦會有不同的流派。同時根據不同的裝備,細節的加點也會略有不同。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13114.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