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程度優先級不一定低
如果是軟件名稱或公司名稱的拼寫錯誤,雖然說其屬于界面錯誤,嚴重程度不高,但其關系到軟件和公司的市場開解,必須盡快修正。
缺陷狀態
對于一個問題,其處理過程是一個周期,周期的不同階段,其所處的狀態也是不一樣的。不同狀態所對應的處理人也是不一樣的。
打開 : 表示問題被提交等待有人處理。
重新指派 : 問題被重新指派給某人處理。
處理 : 問題在處理中,尚未完成。
固定 : 確認此問題存在,但暫時不進行處理。
回歸 : 對已經修復的問題進行回歸確認。Reopened :
關閉 : 問題的最后一個狀態。
Bug處理流程
下面通過一個比較完整的bug的處理流程圖,更深刻的理解bug的狀態以一個bug的生命周期。
提交(打開)缺陷
在提交一個缺陷的缺陷,首先盡量描述這個缺陷的屬性。Bug重現環境,bug類型,bug等級,bug的優先級以及詳細的重現步驟,結果與期望等。
當然,我們在提交一個問題之前首先應該保證,這個缺陷是沒有被提過的,以免造成重復缺陷單。
如果是回歸不通過的缺陷,其狀態又會變為打開狀態。
分配(轉交)缺陷
這一步不是必須的,跟項目模式有關,有些公司測試部門與開發部門獨立,那么測試人員就不確定自己測試的模塊是由哪位開發人員負責的,在這種情況下,測試人員統一把問題指派給項目組長或經理,由項目組長(或經理)對問題進行確認后再次分配給相應的開發人員。
有些測試人員是穿插到不同研發團隊中的,所以對不同的開人發員負責的開發模塊非常清楚,這個時候就可以將問題直接指派給相應的開發人員。
也有一種情況,本來此問題應該由A開發人員負責,但由于A開發人員的調離或辭職,些問題為轉交給其它人員處理。“分配”強調是上級對下級;“轉交”強調的是平級之間。
確認缺陷
當開發人員接到一個缺陷時,首先是對其進行分析與重現,如果對其進行分析發現不是缺陷(可能由于測試人員不了解需求)或無法對此問題進行重現,那么就需要將此問題反回給測試人員,并注明原因。如果確認為缺陷則需要對其進行處理。
推遲處理
在處理問題之后,還需要進行一次判斷,是否需要推遲處理,有些需求已經確認了是問題,由于其可能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出現,或需要對系統架構進行改動,或其優先級非常低,所以暫時不需要對此問題進行處理(或到下個版本進再進行修復)。
固定
對于推遲處理的問題可以暫時進行固定(“固定”為QC中的叫法。)一般固定的問題需要經過項目經理與測試經理協商后才能固定。
處理缺陷
開發人員在確認完一個問題需要處理時,那么就對其進行處理工作。(例如,redmine 是支持處理人時時更新問題處理進度的,如 已處理30% ,已處理80% 等,當然,對于短時間內可以修復的問題就沒必要時時的去更新處理進度。)
回歸缺陷
回歸缺陷對于測試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有三個入口兩個出口。
確認非缺陷問題:對于提交的一個缺陷,開人員處理為非問題或無法重現,然后直接轉交給測試人員回歸。測試人員再次確認,如果真如開發人員所說,則將問題關閉。如果非開發人員所說,是由于問題描述模糊或其它原因喂重現問題,則再次注明原因轉給開發人員。
確認修復問題:對開發人員修復的問題再次進行確認,確認能過,則關閉問題。確認不通過,將問題再次打開并轉給開發人員。
確認固定問題:有計劃的對固定問題進行確認,有些固定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版本的更新或已經不存在了,對這類問題應該及時關閉。有些固定問題依然存在且變得緊急,對于這類問題應該及時打開交給開發人員處理。
關閉缺陷
對于已經修復的缺陷進行關閉,這也是一個缺陷的最后一個狀態。
注1: 文中提到了產品與項目,好多人分不清項目與產品,各自有各自的理解。我個人從用戶群上來劃分。如果面向的是特定客戶的需求,那么稱其為項目,如某醫院的醫療系統,某公司的管理系統。面向大眾用戶且長期運營的需求,稱為產品,如,某網站,某網絡游戲。
如果小A讓我給他做一個網站呢?對于我來說,小A是我的客戶,這個網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項目,對于小A來說,他的網站是面向大眾用戶的,那么對于小A來說,網站就是自己的產品。
富士康帶工蘋果手機是一樣的道理,富士康接到蘋果的訂單,那么對富士康來說是個項目,完成項目,拿到錢就算項目結束。蘋果手機對蘋果公司來說是一個產品,它長期持有這個產品的所有權,并且不段的更新自己的產品。
注2: 本文中用到了 bug、缺陷、問題等三個詞語,用詞比較模糊,本文中表示為一個事物。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30123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