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結合BDD進行DDD開發的一點思考和整理(3)

發表于:2016-12-01來源:老畢的程序人生作者:老畢的程序人生點擊數: 標簽:BDDDDD
組合。由于有TDD的基礎,所以這個過程的后半實現部分并沒有想象中的困難,反而是在前半分析部分理清Specification并寫出Feature文件,由于找不準 Why-Who-
 組合。由于有TDD的基礎,所以這個過程的后半實現部分并沒有想象中的困難,反而是在前半分析部分——理清Specification并寫出Feature文件,由于找不準 Why-Who-How-What ,而讓我犯了不少迷糊。

起初,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能搭出這個Why-Who-How-What的框架,剩下的工作將只是往里填充內容而已。所以我在使用 Impact Map 這個腦圖工具時,一開始就拘泥于 BDD in Action 作者在第三章的闡述,只能教條式地從該書第72頁列舉的4點主題去尋找Why:

  • Increasing revenue 增加收入
  • Reducing costs 減少支出
  • Protecting revenue 保護收益
  • Avoiding future cost 避免將來的開銷

于是,我得到了一張象下面這樣的圖。這顯然與我們的目標相距甚遠,因為這樣的Business Goal 并不夠明確具體,不是完全可量化的,也無法直接作為驗收標準。但這并不是說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只能說是仍不夠精確的。因為它對于我們理解用戶需求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說找出Why和Who還不算難事,那么要挖出How與What則讓我大費周張。在書中,作者對How的部分引入了 Capability 的概念,并建議參照Liz Keogh的觀點,以”to be able to”的形式來描述。而對What的部分,作者則引入了 Feature 的概念,強調這里描述的應該是系統能以何種方式幫助特定角色實現相應的Capability。

于是當我按圖索驥時,卻再一次陷入了教條主義的泥沼,搞不清什么應該放在How、什么又該放在What里。而致使我陷入被動的另一個因素,則是我發覺中英文在表達How與What時語義上存在的混淆。比如”它會怎樣改變?(How should it change?)“與”它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What should be the change in it?)”,你能分得清這兩者有什么真正的區別嗎?

盡管我反復閱讀 

原文轉自:http://www.cnblogs.com/Abbey/p/5143674.html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