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部門級重點大項目+派駐項目經理):要想融會貫通,必須從關注眾多小項目轉向關注部門級重大項目。因為這種項目由于規模較大,特別是常常涉及多個子項目協作,前一階段的一些方法已經不太適用,急需尋求新的方法幫助此類項目提升效益和質量。
但是如何在此類項目中開展敏捷,其實誰都沒有底,原先的教練已然不能輕松地指導項目了。為了更加深入了解項目,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并有效推進方法的落地,采用了派駐項目經理的方式與項目團隊合作。
通過這一階段的實踐,我們豐富了公司敏捷模型,增加一種“大象模型”,特別適用于部門級的大項目采用,詳見圖5。
圖5 大象模型
線(TAM):眾多團隊提出了敏捷指導需求,但是原來單對單的輔導效率太低,必須有一種方式可以讓受益面更廣,我們花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終于找到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Tencent Agile Master(TAM)訓練營。
對象:有意愿實施敏捷的團隊骨干成員,特別是項目經理,因為項目經理能從全局角度推動團隊采用各項敏捷實踐。
方式:Training + Action + Coaching + Sharing。Training部分涉及六門課程《敏捷項目管理基礎》、《敏捷需求管理》、《敏捷規劃》、《敏捷實施跟進》、《敏捷團隊建設》、《質量與持續改進》。全過程分為四個迭代進行,前三個迭代每次集中進行兩門課程的授課,接著要求學員在各自項目中切實實踐,每門課程中設定3~5項實踐點,期間有專職的敏捷教練進行指導和答疑,之后再對實踐效果進行評估,在下一迭代開始時,請學員分享各自實踐心得,并進行深入的探討。第四迭代將對總體實施效果進行評估,進而對學員實施TAM認證,并請CTO為其頒發證書和獎品。
TAM在廣度和深度兩條線同時有效加速了敏捷的推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向大家推薦。
面(敏捷俱樂部):這一階段的“面”更側重于公司內部敏捷經驗的交流和傳播,因此我們發起了“敏捷俱樂部”這一組織,由專人負責運營,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實現“敏捷知識管理+分享交流”。
線上活動主要在公司內部知識管理平臺KM上展開,通過KM的文章、討論、活動、問答、資料、季刊等形式,使得敏捷相關知識得以推廣和沉淀,截至發稿前,線上敏捷俱樂部已經有500多篇文章。
線下活動主要包括公司內外專家演講、專題討論會、Open Party、模擬場景訓練等活動,讓大家相互認識,交流經驗,探究答案。每次活動之后請大家在線上總結收獲,使得線上、線下緊密結合,互為促進。
自成一派
騰訊經過兩年進一步的研習,敏捷運用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不過它還不滿意,希望進一步發展,于是開始了第三階段,目前尚在進行中,目標是形成自己的敏捷流派,并將敏捷方法發揚光大。
點(公司級重大項目+大項目經理):隨著公司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級項目涌現,必須從公司層面跨業務的開展, 這對我們來說又是新的挑戰,此時我們還是采用委派大項目經理的方式探索新的敏捷模式,這一工作目前還在進行中。我目前負責的一項涉及全公司的技術改進項目就是一個例子。
線(企鵝敏捷價值觀):基于三大模型,企鵝經歷多年積累了產品價值觀,我們希望能夠將敏捷精神與公司本身精神相融合,形成企鵝特色的敏捷價值觀。目前我們已經初步確定七大價值觀:無快不破、海量之道、柔性可用、立體監控、灰度發布、產品微創新、體驗文化,目前正在整理完善中。
面(開放共贏):如今互聯網迎來了開放大潮,敏捷方法也要開放,具體來說我們打算從內部和外部兩個層面進行敏捷開放。內部開放是希望通過跨業務跨部門的輪崗實現內部敏捷方法和經驗的實質性流動,并為大家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外部開放是要走出去,將企鵝研修的心得回饋給業內,讓所有公司能夠共享敏捷實踐成果,實現共贏。
結語
本文全局性地為大家展現了騰訊敏捷實踐之路,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實踐證明敏捷是非常適合互聯網開發的方法,但需要一些適應性調整,希望此文展現的一些具體實踐能為正在嘗試敏捷的公司提供一些借鑒。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