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整個的“周邊”流程以及涉及到的頁面:
這個流程看起來并不是很復雜,并且,如果你熟習操作的話,或許在操作上還會更快捷,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它給了用戶很大的自由度,這樣在一個界面上就存在多種操作可能,而這些操作可能會把用戶帶向偏離主任務的地方,最終給用戶帶來困惑,界面上的誤解帶來的困惑也造成了任務完成度的下降。
接著,我們來看另一個任務,“群組”導航,下圖是“群組”導航的流程和涉及到的頁面:
“群組”導航是一個復雜的任務,主要面對兩類人,群主和成員,基本上一步一個界面,雖然繁瑣,但每個界面上傳達出的任務信息卻是清晰明確,給用戶的自由度很小,用戶在完成整個流程之前幾乎很難從當前任務中跳出去,這樣,整個過程就和安裝軟件一樣,一直“下一步”直到最后的“完成”。
通過這兩個任務的流程對比,我們發現,如果你不能把一個任務流程做的很簡單,那就盡可能的把它做的更清晰一點,少在界面上給用戶更多自由度;如果一個任務不復雜,就盡可能的少在界面上給用戶帶來困惑,同時,一些功能(如設定中心點),如非必要,那就砍掉,盡量讓操作更簡潔。
以上,是從流程方面來分析的。在和圈圈談到這個問題時,她給出了另外一個角度也比較有意思:用戶的角度。
相比而言,“周邊”是一個比流程更常用的功能,甚至有些用戶一輩子都可能不會去碰“群組”,“群組”對用戶而言,就是一個陌生東西,那么在可用性測試中,要求用戶去完成一個陌生的任務,尤其是當這個任務還稍微復雜時,用戶就會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在做之前已經有了一個心里預期,這樣也就更加有耐心去完成這個任務。
那么,對于“周邊”這種常用的基本功能,用戶在執行任務時,可能更多是按照自己的已有的習慣或直覺來進行操作,也就不會分配太多的注意力,對軟件的容忍度也就沒有那么大,一旦出現一點困惑、等待、或錯誤,用戶的抱怨就會較高。
在Kano模型中,如果基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表現欠佳,用戶的不滿情緒會急劇增加,并且此類需求得到滿足后,可以消除客戶的不滿,但并不能帶來客戶滿意度的增加;與此相對的,如果魅力需求一經滿足,即使表現并不完善,也能到來客戶滿意度的急劇提高,同時此類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往往不會帶來客戶的不滿。在這個導航產品中,“周邊”應該就屬于基本需求,“群組”屬于魅力需求,實際的測試結果也是用戶對“群組”的整體滿意度要稍高于“周邊”。
由此想到的是,對于常用功能,一定要做好;不常用的功能,一定要做清晰。無論任務簡單還是復雜,首要滿足的是,清晰。如果你能想到更酷的方式,那么很好,但也要盡量保證這樣的前提。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30108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