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A/B測試陷阱小心!AB測試陷阱(2)

發表于:2012-03-15來源:China SEM Frontline作者:不詳點擊數: 標簽:A/B測試
所以首先,AB測試的數據必須有足夠的量,多少是足夠? 不知道,也許要加入一些主觀判斷,畢竟這些數據量很可能就是白花花的銀子,但肯定不是個位數

  所以首先,AB測試的數據必須有足夠的量,多少是足夠? 不知道,也許要加入一些主觀判斷,畢竟這些數據量很可能就是白花花的銀子,但肯定不是個位數。其次,AB測試的數據結果差異必須有統計意義。數據量很足,但十分接近,我們就無法判定AB到底哪一則更好。

  陷阱3:漏斗之外

  第三個陷阱在我看來,是大部分AB測試實施者都忽略了的。說忽略也許不一定合適,因為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但這里的確有值得注意的因素。

  當我們測試AB兩則廣告語的時候,也許會發現AB各拿1000個展現,A的點擊率為2%,B的點擊率為1%。A的表現比B好,則我們淘汰B,只使用A。原來的測試中,A獲得1000×2%=20個點擊,B獲得1000×1%=10個,總點擊量為30。剔除B以后,我們期望A獲得(1000+1000)×2%=40個點擊。但在實戰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剔除B以后,A的點擊率也下降了,(1000+1000)×1.6%=32個點擊,比期望值低了一截。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測試后效果下降的現象,網上討論不少,但是沒有統一的意見。我比較傾向于以下這種看法。我們習慣于把用戶轉化的過程用漏斗來表現。

  AB測試中,我們會涉及一層或者幾層,目的都是讓這個漏斗變的寬些。A的漏斗比B寬,就用A取代B,但要注意,AB原來是并列的兩個漏斗。B被剔除以后,原來B漏斗中的一些用戶,不一定掉入A漏斗。因為AB所傳達的用戶體驗不同,可能有一部分B用戶從A漏斗中掉出去了。

  通過AB測試獲得更好的結果本來就是我們的目的,在不斷循環的AB測試中,我們會不斷改善某一條要素的效果,但同時會付出代價,就是不斷有用戶從這個漏斗中掉出去。盡管從結果上來說,應該是得到了改進,但若不注意這些掉出去的用戶流量,我們也浪費了很多潛在的機會。

  多樣性和專精,在相當程度上是矛盾的,如何把握兩者的平衡,恐怕是個主觀判斷。AB測試仍然是改善效果最簡潔有效的手段,但越是簡潔的測試,所忽略的要素也就越多,所有成功都是有代價的。所以,充分關注B們的多樣性,注意網羅回收那些從A里掉出去的資源,我想也是長期優化所應該關注的一個環節吧?

Print Friendly

  Share to:DeliciousCSDNGoogleBaiduYahooTencent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