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手段之探索性測試(9)(2)

發表于:2012-06-26來源:新浪博客作者:JerryGao點擊數: 標簽:探索性測試
第四:ET測試過程中,需要在學習業務的同時,不斷的變化上述的測試手段去測試。 第五:從產出上來看,使用了極少時間去進行ET測試產生的bug率是比較

  第四:ET測試過程中,需要在學習業務的同時,不斷的變化上述的測試手段去測試。

  第五:從產出上來看,使用了極少時間去進行ET測試產生的bug率是比較高的(平均每個小時產生3.5個bug)。對于項目組測試人員來說,其單位時間內產生的bug率應該是比較低的。因為其投入包括熟悉需求;測試設計,3輪測試執行等。具體官方數據個人不是很清楚??蓞⒄誜X1項目某測試人員的數據:投入時間267個小時,發現124個bug;則平均每個小時產生0.47個bug。(注意:該數據不是直接判斷標準)

  時隔5個月之久,本人又實踐了一個項目,根據之前的實踐經驗,對于XX2項目進行兩天的ET測試,產出的結果也就是bug產出的類型和數量與第一次項目實踐并無大區別,這里就不列出具體數據,但還是有一些其他的心得,也就是在做ET實踐時印象較深的地方:

  (1) 如果該產品的用戶體驗較差(或是使用過程中無很清楚的提示操作去引導用戶去使用該功能或產品),這樣在時間非常有限的ET測試過程中,會遇到較多困惑。

  (2) 同樣如果該產品流程非常復雜,且需要非常大的數據準備,這樣在時間非常有限的ET測試過程中,測試內容比較有限,且大量的時間花在數據準備上,會減弱ET的創造性。

  (3) ET測試過程中,由于處在測試執行的后期階段,對于主要功能的問題幾乎不存在,這里使用ET發現的bug的嚴重程度和類型會有所變化,也就是說發現一些 bug(個人經驗的不同會有所不同)不是需求的bug,而是程序本身的bug。比如某個查詢項,正常情況下,用戶輸入4位數字進行查詢,結果正確;但如果輸入20個數字,進行查詢,會出現系統錯誤。也就是我們測試不僅僅要保證正常輸入得到的結果正確,更要保證非法或異常輸入程序也能進行合理的處理。

  (4) ET測試處在項目測試后期,不是為了發現bug而去測試,而是更多的去探索和使用該產品,因為ET tester本身不知道接下來要去測試什么,更不知道這樣測試能否發現bug,同樣也不會刻意去發現高難度或很嚴重的bug。ET tester只會根據自己看到的產品的Response來進行測試,至于能夠發現什么類型的bug不必刻意追尋,否則會影響測試的高度注意力。

  (5) ET測試完成后,如果Bug較少的話(原因很多),無法很全面的說明提高了測試覆蓋率,由于test idea的產生和執行都是同時執行的,而且并沒有刻意去記錄這些測試用例,但會記錄一下Notes和疑惑。這方面對于ET測試的效率和知識沉淀的傳承是很不利的。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