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量測試開發的價值產出?(2)
發表于:2019-01-14來源:debugtalk作者:未知點擊數:
標簽:測試開發
因此,節省人天數并不是一個可行的度量指標。 建議的方案 那有沒有其它更合適的度量指標呢?其實我也沒法給出絕對正確的答案。 針對這個問題,我也
因此,“節省人天數”并不是一個可行的度量指標。
建議的方案
那有沒有其它更合適的度量指標呢?其實我也沒法給出絕對正確的答案。
針對這個問題,我也請教了多位測試行業大佬,收獲了諸多不錯的建議。
其中,茹炳晟給出的一個觀點給了我比較大的啟發。我們可以反過來看,現在有了這些測試工具平臺各個項目組可能都在用,那假如沒有了這些測試工具平臺會怎么樣?是毫無影響?是變得有點不大方便?還是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問題越嚴重,說明工具平臺本身的價值就更大。這也可以作為我們不斷自我衡量工作成果產出價值大小的一種思路。
但要更好地進行量化, 用戶使用率 會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度量方式。
回歸工具的屬性,假如一個工具真的能幫助項目組帶來價值,不管是效率優化還是質量提升方面,那么項目組成員肯定會更多地使用該工具;否則,項目組成員完全沒有理由在這些測試工具平臺上投入時間,因為使用也是有人力時間成本的。特別是在沒有強制要求項目組使用的前提下,最終工具的覆蓋用戶范圍和使用頻率更能充分說明問題。這和當前各商業工具平臺追求的用戶數和日活數也是同樣的思路。
因此,在 2019 年,我們也打算改變下思路:
1、在質量部總體層面,不再對各項目組制定
自動化測試覆蓋率的目標要求,對于項目組測試人員的考核方式也不再關注測試工具平臺使用的情況,最終只重點關注交付效率和線上質量兩大維度(統計方式同上)。
2、對于測試開發團隊,測試工具平臺的價值展現將更多地通過覆蓋用戶范圍和使用頻率進行展現;若要更多的提升用戶范圍,那么就需要更主動地去挖掘業務項目組的痛點,讓開發出的工具平臺能幫助更多的人(目標也不再局限于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要達到比較高的使用頻率(日活數),那么就勢必要提升平臺的可靠性,對問題反饋進行更快地響應,以及進行更多的宣傳和推廣。
當然,除了用戶使用率(覆蓋使用人數、日活數)這一類最核心的指標,我們也會關注其它的一些指標,包括:故障響應效率、平臺可靠性、發現問題數、口碑評價反饋、響應需求數等??傊?,這些指標都是可以明確度量和展現的,并且所有指標最終都將指向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Adoption Rate)。
有時候我不禁在想,做測試開發這個崗位也真挺不容易的。我們不僅需要負責需求規劃和交互設計( 想清楚要做什么 ),然后是開發和測試( 將想法實現落地 ),并且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推廣( 獲取反饋及時調整 ),最后還要對工作成果進行度量和展現( 收獲價值認可,獲得更多資源 ),只有我們開發出的工具平臺最終在各業務項目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才能說明我們的工作成果產出了價值。
這個過程跟創業真的挺像的,我也一直都是希望我所在的測試開發團隊能更多地用創業的心態來對待我們的工作,而整個經歷的過程,也許就是最大的樂趣所在吧。
原文轉自:http://debugtalk.com/post/SDET-Value-Measur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