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軟件業主要集中在最終客戶軟件項目的開發上,通用軟件商品的開發比較少,所以我國的軟件開發水平和軟件業發達國家(美國、印度、愛爾蘭等)相比t有一定的距離,主要體現在軟件測試和質量保證的水平。
隨著我國加入WTO之后,軟件測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注意。人們認識到,要提高軟件質量,軟件測試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相對于軟件開發而言,軟件測試還不為眾人所了解。根多軟件開發人員,包括多數軟件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由于缺乏軟件測試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對軟件測試的認識還有很多誤區,這對軟件測試工作極為不利,必須加以澄清.才可能提高軟件產品的質量。
誤送一:如果發布出去的軟件有質量問題,那是軟件測試人員的錯
軟件測試是一種有效提高軟件質量的手段,但即使在投入上有所保證,測試也并不能百分之百地發現所有質量隱患。況且,軟件的高質量不是靠測試測出來的,而是軟件開發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有質量意識,做好檢查、審查等工作,才能保證質量。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帶來質量的隱患。
誤區二:軟件測l式技術要求不高,至少比編程容易多了
很多人認為軟件測試就是運行一下軟件,然后看看結果對不對a實際上,軟件測試不僅僅只是運行或操作軟件,還要涉及測試環境的建立、測試用例的設計等技術問題。當采用自盒襁4試方法時,需要良好的編程經驗;在進行自動化測試時,需要寫測試腳本,也需要良好的編程經驗。如何在有限的資金投入下,提高軟件測試的效率和保證產品的高質量是一件較團難的事情。所以,一位優秀的軟件測試人員不僅要掌握各種測試技術,還要具備豐富的編程經驗和對bug的敏感,從一定意義上說,對測試人員的要求比編程人員的要求還要高。
誤區三:有時間就多測試一些,來不及就少測試一些
軟件測試并不是可有可無的,測多少、怎樣測也不是隨心所欲的。規范化的軟件開發過程需要對軟件測試早做計劃,分配必要的時間、人力和財力等資源,并將其作為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進行跟蹤、控制和協調。
誤區四:軟件測試是測試人員的事,與開發人員無關
為了減小相互的影響,一般要求開發和測試相對獨立,但這只是分工上的不同a編程和測試是軟件項目相輔相成的兩個過程,人員之間的交流、協作和配合是提高整體開發效益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實際操作中也會有一些測試,比如單元測試,會由測試人員提供測贏昭例,由開發人員運行,或全部由編程人員完成。
誤區五:根據軟件開發瀑布模型,軟件測試是開發后期的一個階段
不少人根據軟件開發瀑布模型,容易得出這樣一種結論:“程序代碼寫完之后再進行測
試”,這是錯誤的,這種錯誤的觀念會給測試工作帶來很多問題。
生命周期中的“測試階段,,表明在該階段主要工作是測試,即到了“測試階段”,測試的主要任務是執行測試、運行測試腳本、測試結果分析和遞交測試報告,而測試的大量準備工作,諸如測試計劃、測試用例設計以及測試腳本編寫等,實際是在還沒有開始寫程序之前就開始了,可以說項目什么時候開始,測試工作也就什么時候開始。如果到“測試階段”才開始啟動測試工作,那為時已晚,沒有計劃,沒有測試用例,測試也就很容易是“走過場”。
即使程序測試,也不是要等到軟件程序全部完成后才開始運行。針對每個程序單元、模塊,可以進行單元測試;把程序單元或模塊進行集成時,需要進行相應的集成測試;在進行集成測試和系統測試之前,就要準備測試環境。所以,編程與測試幾乎是同步進行的。
如2 2 4小節所述,軟件產品中的質尾問題發現越晚,修正錯誤的代價就越大。就這一
點而言,也要求軟件測試盡早開始,包括需求分析和設計文檔的審查。
在實踐中,除對軟件測試不夠重視之外,還可能存在一些對軟件測試本身不正確的看法:
. 認為測試工作不如設計和編碼那樣容易取得進展,難以給測試人員帶來某種成就感。
. 以發現軟件錯誤為目標的測試是非建設性的,甚至是破壞性的,測試中發現錯誤
是對責任人工作的一種否定。
· 測試工作枯燥無味,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 測試工作是艱苦而細致的工作。
. 對自己編寫的程序盲目自信,在發現錯誤后,顧慮別人對自己開發能力的看法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