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uml
3.1、復合建模方法
在復合建模技術中,遵循了軟件需求工程域的層次關系模型[4],并著重于需求開發中需求獲。╡licitation)、分析(analysis)、編寫規格說明(SRS),和驗證(verification)四階段[14]的應用,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需求基線,同客戶達成與軟件項目計劃一致的契約,以便于能更好地按復合模型對實施需求管理,使得需求管理的過程即是這四個階段循環演進的過程,又是產品實現的過程。
分析比較表明,單純的用例技術或原型法難以很好地勝任一些較復雜的大型應用項目。因此,要合理的解決這類項目的需求問題,可以利用其各自的優點,通過用例與原型的復合應用,建立其以用例為基礎、以演化原型為引導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一致性需求模型,在用例的完善中帶動原型演化,原型演化促進用例的發生,這樣更好地將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從需求階段向系統設計、實現、測試和維護到產品實現階段平滑過渡。
3.2、復合建模的實現步驟
按照復合建模方法,通過以下步驟建立用例技術與演化原型復合的需求模型,在每一個步驟中對應了需求開發的不同階段。圖1描述了需求建模及產品實現的活動序列。
(1)、通過項目描述[9],以用例圖及用例模板[4]結合實現核心用例建模,形成最初始的對象(需求獲取階段);
(2)、用對話圖[4]將初始對象以一種可視的用戶界面機制描述出來(需求分析階段);
(3)、通過演化原型在計算機上實現對話圖,進行增量演進(需求分析與軟件產品實現過程并行);
(4)、用戶對原型進行評價,對用例進行交互,實現演化原型的增量交付,同時,在用戶對用例的交互中,實現對用例的遞歸與迭代(即事件流細化)以及用例技術在軟件測試中的應用。(SRS與需求驗證階段)
(5)、如果原型需要改進,轉(2);(需求分析階段)
(6)、如果不是最終產品,引入項目描述,用例擴充與細化,轉(2);(需求獲取階段)
(7)、交付最終產品。
在建立復合模型時,同時要注意具體項目及支持環境對現需求建模、詳細設計、代碼測試及最終產品實現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根據不同類型的開發項目,需要選擇適合的建模工具和采用好的開發平臺。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