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可靠性測試[2] 軟件測試
3.可靠性測試覆蓋
可靠性測試必須保證輸入覆蓋和環境覆蓋,這是準確估計軟件可靠性的基礎。
輸入覆蓋包括下面幾個內容:
·輸入域覆蓋,即所有被測輸入值域的發生概率之和必須大于軟件可靠度的要求。
·重要輸入變量值的覆蓋。
·相關輸入變量可能組合的覆蓋,以確保相關輸入變量的相互影響不會導致軟件失效。
·設計輸入空間與實際輸入空間之間區域的覆蓋,即不合法輸入域的覆蓋。
·各種使用功能的覆蓋。
環境覆蓋是指測試時必須覆蓋所有可能影響程序運行方式的條件。
三、軟件可靠性測試的步驟
軟件可靠性測試分為四個階段:
1.制訂測試方案
本階段的目標是識別軟件功能需求,觸發該功能的輸入和對應的數據域,確定相關的概率分布及需強化測試的功能。
以下是我們推薦的步驟。在一些特定的應用中,有的步驟并不是必須的。
(1)分析功能需求 分析各種功能需求,識別觸發該功能的輸入及相關的數據域(包括合法與不合法的兩部分)。分析時要注意下述問題:
·該軟件是否存在不同的運行模式?如果存在,那么應列出所有的系統運行模式。
·是否存在影響程序運行方式的外部條件?如果存在,那么有多少?它們的影響程度如何
·各種功能需求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還是相關的?如果相關,是密切相關還是部分相關?如果兩種功能密切相關,那么可將兩種功能合并為一種功能。如果功能之間為部分相關,則需列出相應輸入變量的合法組合。
(2)定義失效等級 判斷是否存在出現危害度較大的1級和2級失效的可能性。如果這種可能性存在,則應進行故障樹分析,標識出所有可能造成嚴重失效的功能需求和其相關的輸入域。
(3)確定概率分布
·確定各種不同運行方式的發生概率,判斷是否需要對不同的運行方式進行分別測試。
如果需要,則應給出各種運行方式下各數據域的概率分布;否則,給出各數據域的概率分布。
·判斷是否需要強化測試某些功能。
(4)整理概率分布的信息 將這些信息編碼送入數據庫。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