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面向對象 地理數據 模型
1)可充分利用現有數據模型的優點,面向對象的數據模型是一種基于抽象的模型,允許設計者在基本功能上選擇最為適用的技術。如可以把矢量和柵格數據結構統一為一種高層次的實體結構,這種結構可以具有矢量結構和柵格結構的特點,但實際的操作仍然是矢量數據用矢量運算,柵格數據用柵格算法。
2)具有可擴充性。由于對象是相對獨立的,因此可以很自然和容易地增加新的對象,并且對不同類型的對象具有統一的管理機制。
3)可以模擬和操縱復雜對象。傳統的數據模型是面向簡單對象的,無法直接模擬和操縱復雜實體,而面向對象的數據模型具備對復雜對象進行模擬和操縱的能力。
復雜對象及特點
復雜對象指具有復雜結構和操作的對象。復雜對象可以由多種關系聚合抽象而成,或由不同類型的對象構成,或具有復雜的嵌套關系等。
例如,在GIS中的一個復雜地理實體(如學校)可能含有矢量數據、柵格數據、屬性數據,甚至多媒體數據,而且可以認為是由其它較簡單的實體(如道路、教學樓、操場等)組成,因此,可以作為一個復雜對象。GIS的地理實體所具有的矢量數據也可以認為是一個復雜對象,因為它包含了幾何數據和屬性數據,而幾何數據又是由點、線、面等簡單對象組成的。
復雜對象的特點可歸結為:
a)一個復雜對象由多個成員對象構成,每個成員對象又可參與其它對象的構成;
b) 具有多種數據結構,如矢量、柵格、關系表等;
c)一個復雜對象的不同部分可由不同的數據模型所支持,也就是說,可以分布于不同的數據庫中。
拓撲關系與面向對象模型(據吳信才)
將每條弧段的兩個端點(通過它們與另外的弧段公用)抽象出來,建立單獨的節點對象類型,而在弧段的數據文件中,設立兩個節點子對象標識號,即用“傳播”的工具提取節點文件的信息。(圖2-6-12)

這一模型既解決了數據共享問題,又建立了弧段與節點的拓撲關系。同樣,面狀地物對弧段的聚集方式與數據共享和幾何拓撲關系的建立也達到一致。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