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11條代碼復審的最佳實踐:
一次檢查少于200~400行代碼
努力達到一個合適的檢查速度:每小時少于300~500行代碼
有足夠的時間、以適當的速度、仔細地檢查,但不宜超過60~90分鐘
在復審前,代碼作者應該對代碼進行注釋
建立量化的目標并獲得相關的指標數據,從而不斷改進流程
使用檢查表(checklist)肯定能改進雙方(作者和復審者)的結果
驗證缺陷是否真正被修復
管理人員要營造良好的氛圍(文化),使大家可以積極地對待缺陷的發現,發現足夠多的缺陷,只關心問題是什么、怎樣引起的,而不關心是誰寫的代碼
清楚度量工具(\"Big Brother\")的作用——度量工具是雙刃劍,要小心使用
自我約束:即使沒有時間完成所有代碼的檢查,也應該盡可能去做,哪怕是一部分
輕量級的code review是高效率的、可行的,并能有效地發現缺陷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