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風險的管理 軟件測試
在測試工作中,主要的風險有:
一、質量需求或產品的特性理解不準確,造成測試范圍分析的誤差,結果某些地方始終測試不到或驗證的標準不對;
二、測試用例沒有得到百分之百的執行,如有些測試用例被有意或無意的遺漏;
三、需求的臨時/突然變化,導致設計的修改和代碼的重寫,測試時間不夠;
四、質量標準不都是很清晰的,如適用性的測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五、測試用例設計不到位,忽視了一些邊界條件、深層次的邏輯、用戶場景等;
六、測試環境,一般不可能和實際運行環境完全一致,造成測試結果的誤差;
七、有些缺陷出現頻率不是百分之百,不容易被發現;如果代碼質量差,軟件缺陷很多,被漏檢的缺陷可能性就大;
八、回歸測試一般不運行全部測試用例,是有選擇性的執行,必然帶來風險。
前面三種風險是可以避免的,而四至七的四種風險是不能避免的,可以降到最低。最后一種回歸測試風險是可以避免,但出于時間或成本的考慮,一般也是存在的。
針對上述軟件測試的風險,有一些有效的測試風險控制方法,如:
·測試環境不對可以通過事先列出要檢查的所有條目,在測試環境設置好后,由其他人員按已列出條目逐條檢查;
·有些測試風險可能帶來的后果非常嚴重,能否將它轉化為其他一些不會引起嚴重后果的低風險。如產品發布前夕,在某個不是很重要的新功能上發現一個嚴重的缺陷,如果修正這個缺陷,很有可能引起某個原有功能上的缺陷。這時處理這個缺陷所帶來的風險就很大,對策是去掉(Diasble)那個新功能,轉移這種風險;
·有些風險不可避免,就設法降低風險,如“程序中未發現的缺陷”這種風險總是存在,我們就要通過提高測試用例的覆蓋率(如達到99.9%)來降低這種風險;
為了避免、轉移或降低風險,事先要做好風險管理計劃和控制風險的策略,并對風險的處理還要制定一些應急的、有效的處理方案,如:
·在做資源、時間、成本等估算時,要留有余地,不要用到100%;
·在項目開始前,把一些環節或邊界上的可能會有變化、難以控制的因素列入風險管理計劃中;
·對每個關鍵性技術人員培養后備人員,作好人員流動的準備,采取一些措施確保人員一旦離開公司, 項目不會受到嚴重影響,仍能可以繼續下去;
·制定文檔標準,并建立一種機制,保證文檔及時產生;
·對所有工作多進行互相審查,及時發現問題,包括對不同的測試人員在不同的測試模塊上相互調換;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