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軟件工程如何保證軟件產品質量
軟件開發所關心的問題是真正地將軟件工程技術納入工業化大規模的實施進程中,這種方法的關鍵要素包括在能支持漸進的變化的開發過程中,使系統的開發過程的各個階段能夠簡單易行、彼此平滑過渡,系統模型易于理解,易于維護,能夠最大限度地重用已有的成果。面向對象的技術為實現以上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日本的著名軟件質量專家KAORU ISHIKAWA指出了質量工作的六個特征:全公司范圍的質量控制;高層管理者和結構的質量控制監督;教育和培訓;質量周期活動;統計方法的應用;全國范圍的質量提高活動。
從中可以看出,質量提高必須是全企業甚至是全社會的責任。質量管理的目的在于最終消除一切可能的缺陷,缺陷產生主要來自工人和管理。由工人造成的缺陷比較容易解決,只要有培訓部門對工人專門培訓,讓工人知道去做什么,知道自己工作產生的結果,以及懂得控制結果的方法就可以阻止工人生產的產品出現缺陷。然而,管理產生的缺陷往往易被忽視。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往往會形成管理上的空缺,使工人無法滿足上述三個條件而造成產品缺陷。而且,軟件開發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求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軟件產品的測試也不可能很全面,必然存在隱藏的缺陷。因此,一套有效的管理程序非常重要。
質量認證部門負責企業內部質量認證的工作,質量認證是對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進行評估的行為,分內部和外部認證。外部認證獲得通過后往往可以獲得國際上的質量認可,內部認證是一種主動行為,是對自身質量管理水平的考驗,能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質量水平。
質量管理程序是提高過程質量的一套科學方法.產品質量的提高來自于對生產過程的不斷提高。對產品的測試和評估不能換回產品的質量,質量是在產品生產的每個階段中創造出來的。因此只有提高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的質量,才能真正地提高產品的質量。完善的軟件質量管理程序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軟件產品質量需求的建立。這種需求首先必須精確地反映用戶所有的需求,同時必須把這種需求轉化成形式化的標準的需求說明。最后,必須對需求的變更進行有效地控制。
。2)建立開發、操作、維護軟件的方法、過程和效率。方法的建立是指對用于開發、操作和維護工作的方法的定義,方法的實現是通過制定一套實施規范來完成的,方法的支持可以通過共同的協作管理實現。
。3)建立評價軟件產品質量的文件、過程、活動的方法、過程、實踐和程序。評價是從質的方面進行,度量是從量的方面進行。復查、評估測試、分析、檢驗等活動的目的在于確認產品是否符合相關的質量要求,過程是否按要求完成等。在評價和度量標準上ISO9000標準系列可以提供一套良好的手段和評價標準。
四、總結
軟件危機問題導致了軟件工程的產生,而軟件工程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軟件質量問題,對軟件產品質量的要求不能放到最后階段來完成,要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采用面向對象方法和建立好的質量管理體系實現對產品的質量控制,同時結合ISO9000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對軟件產品進行評價和度量,力求軟件產品在質量上能夠取得競爭優勢。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