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具有權威性的可用性測試和評估不應該是專業技術人員,而應該是產品的用戶。因為無論這些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有多高,無論他們使用的方法和技術有多先進,最后起決定作用還是用戶對產品的滿意程度。因此,對軟件可用性的測試和評估,主要應由用戶來完成。
。2)軟件的可用性測試和評估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早在產品的初樣階段就開始了。因此一個軟件在設計時反復征求用戶意見的過程應與可用性測試和評估過程結合起來進行。當然,在設計階段反復征求意見的過程是后來可用性測試的基礎,不能取代真正的可用性測試。但是如果沒有設計階段反復征求意見的過程,僅靠用戶最后對產品的一兩次評估,是不能全面反映出軟件的可用性。
。3)軟件的可用性測試必須是在用戶的實際工作任務和操作環境下進行?捎眯詼y試和評估不能靠發幾張調查表,讓用戶填寫完后,經過簡單的統計分析就下結論?捎眯詼y試必須是用戶在實際操作以后,根據其完成任務的結果,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估。
。4)要選擇有廣泛代表性的用戶。因為對軟件可用性的一條重要要求就是系統應該適合絕大多數人使用,并讓絕大多數人都感到滿意。因此參加測試的人必須具有代表性,應能代表最廣大的用戶。
軟件是高新技術,人們對軟件的認識通常是從技術上來考慮,似乎技術越先進,水平越高,系統就越好。所謂人們的認識,不僅包括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而且包括普通用戶。因此提出軟件的可用性問題,不僅是設計人員思想上的一場革命,也是普通人認識上的一場革命。
在軟件產品開發過程中,軟件可用性的測試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捎眯允菑娜说慕嵌葋砜窜浖到y是否易用,高效,使人滿意。做為一種特殊的IT產品,它的可用性顯得格外重要:
考察軟件系統的可用性一般來講就是測試軟件的可用性是否達到了用戶的要求。目前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用戶模型法,用戶調查法,專家評審法和用戶測試法。
用戶模型法是用數學模型來模擬人機交互的過程。這種方法把人機交互的過程看做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它認為人使用軟件系統是有目的的。而一個大的目的可以被細分為許多不的目的。這了完成每個小的目的,又有不同的動作和方法可供選擇,每一個細小的過程都可以計算完成的時間。這個模型就可以用來預測用戶完成任務的時間了。這個方法特別適合于無法進行用戶測試的情形。在人機交互領域中最著名的預測模型是GOMS(Goals,Operators,Methods,Selections)模型。
用戶調查法包括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這兩種方法是社會科學研究,市場研究和人機交互學中沿用已久的技術,適用于快速評估,可用性測試和實地研究,以了解事實,行為,信仰和看法。
訪談與普通對話的相似程度取決于待了解的問題和訪談和類型。訪談有4種主要類型:開放開(或非結構化)訪談,結構化訪談,半結構化采談和集體訪談.具體就采用何種訪談技術取決于評估目標,待解決的問題和選用的評估范型。例如,如果目標是大致了解用戶對新設計構思(如交互設計)的反映,那么非正式的開放式訪談通常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目標是搜集關于特定特征(如新型WEB瀏覽器的布局)的反饋,那么,結構化的訪談調查通常更為適合,因為,它的目標和問題更為具體。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