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開發和測試,都是建立在需求之上,圍繞需求展開,因此,需求對于開發和測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想很多測試人員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在測試過程中遇到需求不明或者認為需求存在遺漏的情況,針對前者,我寫過一篇應對策略的文章《如何應對不明需求做好測試》,當然這也只是自己的一點摸索,然而對于后者,我仍然在思考中,因為需求的遺漏如果是在測試過程中發現,還算是一件不壞的事情,我們還可以將它解決,若是換作在測試結束后才發現,那問題自然變得不可控制,出現bug也只是輕重多少的問題了。
事實是,測試人員經常尷尬的遭遇后一種情況,即發布后或出現問題后才意識到需求遺漏。說其尷尬其實是因為,需求的遺漏雖然不是測試人員造成,需求的收集整理也并非測試人員的職責范圍,但是查漏補缺確實是測試人員不可推卸的責任,并且,經過測試人員評審的需求,出現問題,當然逃脫不了干系。那么測試人員到底在測試過程中怎樣及時發現需求遺漏呢?
其實有一點我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就是在任何我們對需求有疑問的地方都要發散出去,將問題搞清楚。比如當你理解的需求與PDM提出的需求,或者開發理解的需求不一致時,這個時候就應該深入分析,為什么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因為當不一樣發生的時候,往往潛藏了遺漏。就像只有完整的句子才不會產生二義性,沒有遺漏的需求才會讓開發、測試達成一致。
另外一點,測試人員也需要提高“主人”意識,不要只是被動的針對即有內容的測試,我們也要以“上帝”(使用者)的角度去感受產品,或者想象產品應該具有的功能,然后與現有需求比較,找出遺漏。軟件測試
其實我們有時候會抱怨需求為什么會考慮不周全,可是換個角度想想,我們認可程序會存在bug,那么需求同樣也會有。這就像是一場接力賽,需求是第一棒,開發是第二棒,測試是第三棒,每一棒的交接都有上一棒的辛苦付出,也只有彼此信任和共同的努力,才能最終傳遞勝利。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