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軟件項目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階段是管理信息系統(MIS)開發最重要的階段。MIS開發的需求階段首先是了解和澄清用戶的需求,然后嚴格地定義被開發的軟件系統的需求規格說明書。常用的軟件需求分析方法有面向數據流的結構化分析方法、面向數據結構的Jackson方法、面向對象的方法和原型法等。原型法由于改變了系統的分析、設計和實現三個順序階段的觀點,改變了傳統的自頂向下的開發模式,降低了軟件需求的風險,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致力于某一領域MIS開發的軟件公司,如致力于電力MIS開發的公司。但作者在長期的MIS需求分析過程中,發現原型法有以下缺陷:
1)原型的設計和修改工作量大,增加了系統的開發成本;
2)由于用戶不關心或不理解原型的概念和實現,而且存在較大期望,使得與實際系統差別較大的原型增加了需求分析人員與用戶的交流難度;無論是水平原型,還是垂直原型都不能反映實際系統的全貌;
3)軟件需求主要包括:功能需求、界面需求、性能需求、環境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需求、資源使用需求、軟件成本消耗與開發進度需求和目標需求[3]。原型法中的原型難以表達軟件的后七項需求;
4)原型法強調用戶和開發人員不斷對原型進行不斷修改和補充,直到用戶感到滿意為止。在時間緊和任務重的大型MIS項目中,這種情況實際難以保證,特別是在用戶單位和開發單位距離較遠時。
軟件開發網
本文結合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實施的實踐,提出一種新的需求分析方法-簡化原型法。這種方法根據數據庫應用的特點,將需求分析分為兩個階段,并簡化了作為需求分析工具的系統原型。
1、 簡化原型法需求分析的第一個階段
管理信息系統屬于數據庫應用。數據庫應用需求分析應該圍繞數據,而不是功能展開,因此應該首先解決"有什么",然后再明確"做什么"[4]。第一個階段就是要解決"有什么",即由項目經理與用戶進行協商,確定系統的技術協議,因此可以稱為技術協議階段。技術協議需要開發方的項目經理與用戶單位的技術主管簽字并蓋章,并以合同附件的形式存在。技術協議的主要內容有:系統的邊界、系統處理的業務、與其它系統的接口、工程的進度控制、培訓安排和技術服務承諾。
1.1 系統的邊界
系統的邊界規定系統覆蓋的作業范圍,主要有地理邊界(規定系統運行的部門、分支單位等)、操作員范圍(規定操作系統的所有操作員身份、分布和大致權限)和業務范圍(規定系統處理的業務,對于不處理的邊沿業務特別明確指出)。
軟件開發網
1.2 系統處理的業務
系統處理的業務涵蓋系統處理的所有業務,包括各種業務的描述、數據來源、實現要求。但是業務規定不要求過細,可以對應實際系統中的一個模塊。如:電力MIS中輸電設施管理子系統中的線路設備管理,不詳細描述線路設備管理中的所有功能。 軟件開發網
1.3 與其它系統的接口
與其它系統的接口明確規定接口的系統、功能和實施單位。在接口的實施單位中明確是由開發方完成,還是由開發方協助第三方完成。
1.4 工程的進度控制
工程的進度控制規定工程的開始、結束日期和具體工程項目的名稱、完成時間、地點、完成標志及責任分工。具體項目一般包括:采購設備到達現場、采購設備安裝調試、完成網絡布線、開發準備階段、業務需求調查、系統分析和設計、軟件編制、現場調試、數據準備及錄入、功能確認、試運行和系統驗收。責任分工規定雙方對于具體項目的工作內容和配合方式。在配合方式中規定人員組織方式、人員素質要求、提供的設備和場所。完成標志規定具體項目完成提供的文件名稱和要求,如:網絡布線驗收報告和硬件設備驗收報告等。
1.5 培訓安排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