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 任何企業信息化項目啟動的源頭來自于系統業務需求調研,業務需求調研在軟件工程價值鏈中處于首當其沖的位置,做好業務需求調研對于項目成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如何做好業務需求調研卻又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它既是門科學更是門藝術,更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 業務需求調研的方法多樣,通常包括復查原有的表格和描述、主持與用戶的業務訪談、原型建立、分發收集調查表、研究供應商的解決方案等方法。
而其中的業務需求訪談是一門被證明形之有效的技術和方法,然而怎樣做好它,對有效的獲得和分析業務需求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像重視軟件開發過程那樣關注管理業務訪談的過程和法則,做到“訪談前有準備,訪談時有效果,訪談后有總結”。如此一來,我們的需求訪談工作才能進入良性循環,我們的軟件開發才能有保障。
正如人類發展歷史蘊含著隱含的潛規則,業務需求訪談亦有其內在的法則所在,本文旨在挖掘這些規則以期同仁在業務需求訪談工作中有所參照和收獲。
1、業務需求訪談前要從內容和目標上做好精心準備。
我們知道系統需求是新系統必須完成的功能和局限性。系統需求肯定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天生就存在需求分析員的腦海中,那么業務需要又在哪里呢?它存在于業務人員的腦海里,它存在與企業實踐運作體系中?;蛘哒f它們并不一定存在,需求分析員的職責就在于通過包括業務需求訪談在內的各種方法使系統需求得以顯示它清晰的本來面目。 業務需求訪談本質上是一種知識遷移過程,通過業務需求訪談需求分析員最終完成了從業務到需求的遷移。
既然業務需求訪談有如此的特點,就注定了我們必須對其有所準備。一般而言,我們應對訪談的目標和內容有專門策劃,做到有備而來。
現在讓我們舉例說明應該如何做才能算是做好了“準備” ,假設王五是某家貿易公司的新任需求分析員,它的工作職責是對公司已有的訂單管理系統進行改進,為此他將對公司的業務部門做一場業務訪談。
首先,我們應該確定訪談的對象。通過企業的組織結構圖,我們得知業務部門通常有三種角色,即業務主管、業務、助理。 那么王五應該選擇誰做第一次訪談的對象呢?我們有必要對每種角色作一番深入地認識, 我們會發現所謂主管,即總是對全盤業務相當熟悉的人,他負責協調部門全局;而業務是部門的主要業務執行人;助理則是管理系統的直接操作者。聯想到本次訪談的使命是搞清業務部門的整體性流程,我們會很自然地選擇主管作為本次訪談的對象。
接著,我們要確定訪談時間。主管一般都是比較忙的,他不會時時都在等你。因此,王五提前預約他,電話和登門拜訪都是很好的辦法。等他應約之后,協商一個確定的時間,再進入深層次的訪談也顯得合情合理。
現在,我們只剩下一個訪談的內容需要準備了。我們可以擬定一些具體問題,這些問題越具體越好。最好打印出一份清單,這樣訪問過程可以按部就班地進行。當然,也學會有人認為不就是一場會談嘛,何必搞得像晚會節目單一樣? 但我們認為這實際上很有必要?!胺彩骂A則立”,這是先賢站在哲學的高度對我們的啟示。
王五訪談的具體問題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在此一一列明,可以在相關資料上找到很好的答案。
2 選擇訪談對象須由線及點,由點入線。
這是個選擇訪談對象的問題,一般而言有兩種方法。第一,選擇工作角色,比如業務員、銷售助理。第二,從業務主線入手,召集這條線上的角色。很顯然,前一種方法容易實施,但容易陷入見點不見主線的陷阱。也就是說這個角色的主要工作職責是服務于哪條業務主線,你必須心知肚明。否則,訪談活動就變成了摸著石頭過河了。一個成功的業務訪談者是訪談游戲的規則制定者,他必須知道他的對象鏈并心中有數。這樣做訪談才不會跑題,才不會犯方向性錯誤。
我們仍然以上面的王五為例, 假設他也已完成了第一次對業務主管的訪談工作,下面他該如何把訪談進行到底呢?
按照點線原則,我們可以安排他對相關業務員和業務助理做訪談,由于這幾個人的工作有相關聯系性,我們可以采用應用聯席會議的方式做為業務訪談的一種有效補充。事實上, 業務訪談和其他需求調研的方法是互相補充的關系。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根據業務部門的運作過程,對這條業務主線上的每個角色進行逐以地訪談。比如,王五所在的貿易的訂單業務主線一般流程為:接訂單->訂單下達->采購->入庫->收款。那么,他應該做出相應的訪談路線圖。這樣,他才能在一段時期內有效地把訪談工作進行到底。
3、訪談過程中堅持以我為主, 善于引導訪談對象。
訪談過程中我們要保持理性,自始至終以我為主,牢牢掌握訪談的主動權。因為只有訪談者掌握了訪談的方向和內容, 訪談的質量才有保證,效果才能預期。
優秀的需求分析員應該是有理性的人, 我們不能因為被訪談對象的情緒便打亂了我們本來已擬就的訪談計劃。我們有必要樹立目標法則,因之沒必要特別在乎被訪談對象的一些抵觸情緒。比如,王五和一個業務助理在談話過程中,當他得知王五的系統計劃很可能損害到他的潛在利益,他會變得情緒化, 會找些借口, 比如說他的薪水太低,因而不愿意配合。如果你也遇到類似情形,此時的你一定要冷靜、理性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 ,適當地引導被訪對象,以使訪談工作繼續進行下去。
另外,訪談對象總是有一些“防御”訪談者的手段,比如,被訪談對象對你的提問經常以“這是某某習慣”作答,那么你必須意識到這不是真實的答案,并且可以當面指出,讓他逐步把對問題的回答引入到你在自己預設的軌道中——也惟有這樣談下去才能談得更深入。一個好的分析訪談人員能夠從表面挖掘出背后的真實商業規則,并且有這種發現需求真相的耐心和韌性,同時他必須很有主見,能夠引導對方,達到既定的訪談目標。
共2頁: 1 [2] 下一頁 |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