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項目管理的一點體會(2)

發表于:2014-05-29來源:博客園作者:enno點擊數: 標簽:
WBS的工作包,最終以任務形式錄入到QA中進行跟蹤管理。 WBS的好處: 為資源、成本、進度、質量等控制奠定共同基礎,確定項目進度和控制的基準; 為各獨

  WBS的工作包,最終以任務形式錄入到QA中進行跟蹤管理。

  WBS的好處:

  為資源、成本、進度、質量等控制奠定共同基礎,確定項目進度和控制的基準;

  為各獨立工作包分派人員,規定這些人員的相應職責,便于項目職責的落實和明確劃分;

  針對各獨立工作包,進行時間、資源需要量的估算,提高時間、資源估算的準確度,并確定工作順序,提高協作效率,利于更準確的制定項目進度計劃表。

  QA可視化項目管理

  技術 K:我完成到圖片分享功能,圖片下載的bug已經就提交上來了,但是我現在沒有時間改bug。

  測試 F:我已經提了一輪的bug了,但是我不知道bug什么修好,然后我可以去復查。

  交互 E:圖片分享功能開發完成了?可以測試了嗎?

  產品經理 :現在大概還有多少P0的bug?zero bug時間節點是否需要后延?

  … …

  如果沒有QA,項目的狀況不是對每個項目成員透明化,就會出現以上的各種情況。

  QA作為協同式任務管理工具,通過對每個任務的記錄和跟蹤,讓項目成員對整個項目的情況有直觀的了解,項目經理可隨時監控項目推進中的風險是否在可控范圍,并提前快速作出調整。

  不管是前期開發的工作包還是后期的測試bug,均以任務的形式錄入在QA里,然后對這個任務的一些基本屬性做設置,如:屬于哪個 milestone、哪個模塊等,然后由各個階段的Triage的負責人按照需求等級標準來對任務作分類定級,并確定是否做,是否現在做;所有的任務都必須經過Triage并approve通過,才能開始工作。Triage的決策需要多個層面的知識(結合產品、技術、進度等多方因素),特別是在大項目中,Triage往往是一項群體工作,以功能小組(feature team)或產品決策組的方式來進行。在項目的不同階段,可以由不同的角色來主導Triage流程。

  在任務approve后,各職能方leader將任務指派給相應具體執行的人員。執行人員,也就是任務的owner,必須設置任務的 Status date,如:Status任務狀態是Working(進行中);Status date即完成日期點,Status date應真實反映實際工作計劃,并應契合項目時間表。

  在執行人員完成任務時,QA會通知各職能方leader去關閉這個任務,關閉的意義在于通知任務的相關跟蹤者,可以著手下一部分的工作,如某功能代碼任務關閉,即相關測試人員就知道可以開始這個功能點的測試工作;

  通過任務在QA系統里的記錄和跟蹤,以及任務狀態的實時更新,最終會匯總生成各種可視化的圖表,項目進展直觀,且可度量,能夠很好的把握整個項目推進的節奏,對項目中各項問題和風險定位更容易,并可在周會上對項目的所有成員公開進度信息,便于協調一致;

  其中最重要的圖表:glide path任務走勢圖:

  “實際任務走勢”與“計劃任務走勢”的對比,可以衡量出計劃與實際的偏差。

原文轉自:http://kb.cnblogs.com/page/120505/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