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管理
1 平衡原則
在我們討論軟件項目為什么會失敗時可以列出了很多的原因,答案有很多,如管理問題、技術問題、人員問題等等,但是有一個根本的思想問題是最容易忽視的,也是軟件系統的用戶、軟件開發商、銷售代理商最不想正視的,那就是:需求、資源、工期、質量四個要素之間的平衡關系問題。
需求定義了"做什么",定義了系統的范圍與規模,資源決定了項目的投入(人、財、物),工期定義了項目的交付日期,質量定義了做出的系統好到什么程度,這四個要素之間是有制約平衡關系的。如果需求范圍很大,要在較少的資源投入下,很短的工期內,很高的質量要求來完成某個項目,那是不現實的,要么需要增加投資,要么工程延期;如果需求界定清楚了,資源固定了,對系統的質量要求很高,則可能需求延長工期。
對于上述四個要素之間的平衡關系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鼓吹"多快好省"四個字,"多快好省",多么理想的境界啊?需求越多越好,工期越短越好,質量越高越好,投入越少越好,這是用戶最常用的口號。
多:需求越多越好嗎?
軟件系統實施的基本原則是"全局規劃,分步實施,步步見效",需求可以多,但是需求一定要分優先級,要分清企業內的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根據PARETO的80-20原則,企業中的80%的問題可以用20%的投資來解決,如果你要大而全,對不起,你那20%的次要問題是需要你花費80%的投資的!而這一點恰恰是很多軟件用戶所不能忍受的。
快:真能快起來嗎?
"快"是用戶、軟件開發商都希望的。傳統企業里強調資金的周轉情況,軟件企業里強調的是人員的周轉情況,開發人員應盡快做完一個項目再做另外一個項目,通過快速的啟動項目、結束項目來承擔更多的項目,來獲利。但是"快"不是主觀的拍腦袋定工期就可以完成的,工期的定義一定要基于資源的狀況、需求的多少與質量的需求來進行推算的。軟件畢竟需要一行代碼一行代碼的寫出來,他的工作量是客觀的,并非?quot;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式的精神鼓動就可以短期完成的。
好:什么是好軟件?
軟件系統的"好"字是最難定義、最難度量的。"讓用戶滿意"是最高目標,你可以做到,但是資金的投入與時間的投入用戶能否承擔的起呢?在硬件生產企業中,產品的需求是明確的,是有形的,質量目標是明確的,是可以分解到各個作業環節中去的,而軟件生產不具備此特征。在硬件生產中,生產能力是基本穩定的,對人員的依賴性較小,質量的要求對進度的影響并不是差別很大,而在軟件生產中質量的一點提高或降低可能會對工期、投入產生巨大的影響,盡管用戶沒有明確定義出質量要求,所以軟件生產是質量敏感型的生產。
?。菏〉绞裁闯潭?
"一分錢一分貨",這是中國的俗話,他是符合價值規律的。甲方希望少投入,乙方希望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省到乙方僅能保本的時候,再省,乙方就虧損了。
正視這四個要素之間的平衡關系是軟件用戶、開發商、代理商成熟理智的表現,否則系統的成功就失去了一塊最堅實的理念基礎。
企業實施IT系統的首要目標是要成功,而不是失敗,企業可以容忍小的成功,但不一定容忍小的失敗,所以需要真正理解上述四個要素的平衡關系,確保項目的成功。
2 高效原則
在需求、資源、工期、質量四個要素中,很多的項目決策者是將進度放在首位的,現在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產品早上市一天,就早掙一天錢,掙的就比花的多,所以一定要多掙" ,基于這樣一個理念,軟件開發越來越追求開發效率,大家從技術、工具、管理上尋求更多更好的解決之道。
基于高效的原則,對項目的管理需要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要選擇精英成員
目標要明確,范圍要清楚
溝通要及時、充分
要在激勵成員上下工夫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