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之遵循ITIL將成新一代企業IT運維管理產品標準 軟件測試方法
關鍵字:
目前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還普遍存在IT服務管理較弱的問題,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事故管理、財務管理、問題管理、配置管理、變更管理、發布管理等內容,這就使信息化的投入充滿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也使信息化效果難以控制。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展和信息化的持續深入,企業信息系統越來越復雜,業務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緊密,信息系統的任何波動,都會直接影響到業務的正常開展;信息系統如果崩潰,對于業務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IT服務管理(ITSM)不同于傳統的IT管理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強調IT和業務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時注重IT投入的成本和效益。從信息系統建設前來看,IT服務管理需要針對組織業務和客戶的真實的可用性需求對IT基礎架構配置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設計,避免盲目的IT投資和重復建設;從信息系統運作以后來看,IT服務管理需要通過事件管理、問題管理等流程支持IT基礎架構和組織業務的持續運作,保證IT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業務運作的高可用性、高持續性和高安全性。IT服務管理將所有IT投入納入統一核算,為考核IT服務的成本和效益提供了可靠的評價依據。
認識ITIL標準
ITIL是英國政府中央計算機與電信管理中心(CCTA)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發布的一套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指南,旨在解決IT服務質量不佳的情況。
ITIL所強調的核心思想是應該從客戶(業務)而不是IT 服務提供方(技術)的角度理解IT服務需求。也就是說,在提供IT服務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考慮業務需求,根據業務需求來確定IT需求。業務管理這個模塊指導業務管理者以自己習慣的思維模式分析IT問題,深入了解IT基礎架構支持業務流程的能力,以及IT服務管理在提供端到端IT 服務過程中的作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與服務提供方之間的關系,幫助他們獲得商業利益。
因此,IT服務管理的國標標準是ITIL,此標準是獨立于任何廠商,基本與組織性質和業務性質無關,并且只總結IT服務管理領域最重要的實踐部分??梢哉fITIL只是IT服務管理實踐的“合理抽象”,它僅明確指出應該“做什么”,但不講“如何做”。當企業或其它組織具體實施ITIL時,就可以把標準具體化,建立自己的方法論。企業在運用內含著質量管理思想的ITIL所提供的流程和最佳實踐進行內部IT服務管理時,不僅可以提供用戶滿意的服務從而改善客戶體驗,還可以確保這個過程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則。
ITIL與網管系統
目前的新一代網管系統不僅要對網絡設備(包括路由器、交換機、安全產品、服務器與PC等)進行管理,通過一些技術指標和閥值來監控網絡的運行狀況;而且要采用Portal(門戶)技術,整合企業Ô¬先存在的多套監控軟件,實現“一站式”登錄。通過Portal對于企業內不同角色提供所需內容(通過服務儀表盤),讓領導和業務部門能夠參與進來,更加了解其難度,增加雙方的互相了解。新一代網管系統給客戶提供了可視化監控與管理,讓IT系統運行情況,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技術門檻。新一代網管系統提倡ITIL,完全以實際情況和可操作的方式出發。新一代網管系統遵循ITIL,使企業能達到IT運維流程化、自動化和規范化。
新一代企業IT運維管理產品標準
在企業網絡運維早期,IT運維管理側重于網絡、硬件等設備,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提高用戶滿意度、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等的重要性,即更看重服務質量和效率。因此目前企業運維系統更加突出流程化、規范化。由于網絡運維工作本身比較繁雜和瑣碎,因此,在新一代企業IT運維管理平臺的設計中,技術提供商首先要充分考慮作為運維人員的工具和助手,系統一定要好用、實用,能夠減輕運維人員的日常工作壓力。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將這種設計Ô¬則體現在它們的產品線中,系統的功能日趨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