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統故障風險輔助規劃軟件測試
MIT(Most Important Test,最重要測試)方法是一種基于系統故障風險輔助規劃測試工作的方法,其主要用于自頂向下的系統功能測試、集成測試中。該方法的核心是基于一個測試統計表,測試人員通過幾種技術識別需要測試的部分,評估項目的各個組件、特性和功能的風險。這些風險被轉化為優先級劃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重點測試部分,其優先級會最高。
在理想情況下,測試人員完成透徹的分析后,向管理層提交測試計劃,協商完成復雜測試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和必要的資源。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我們外包項目的測試工作。整個測試工作在系統交付測試和系統上線之前被跟蹤。當然如果與客戶的合同上有約定,則跟蹤可延長到系統上線后的一段時間。在測試工作大多情況下,為了使測試工作滿足規定的時間段,需要進行權衡,MIT方法則提供了我們一些有助于確定權衡策略的手段。
MIT能幫助我們外包測試團隊做什么呢? 軟件測試培訓
在做測試計劃階段,MIT方法為確定適合規定時間段的測試工作量提供了手段。該方法可以使項目經理和測試人員看到權衡資源的影響以及與各種時間限制和與測試策略有關的測試覆蓋率,MIT方法使用工作表和枚舉方法度量每種權衡策略的開銷時間或節省的時間。MIT工具,如工作表,我們可以把工作表同常用的測試管理工具相結合,盡量不進行重復的工作,但是使用工作表更直觀,更容易進行匯報和溝通。而我把其方法中的測試說明理解為我們現在所說的測試需求,作為在實際測試工作中協調資源和時間段的輔助手段。
在測試階段,MIT工具跟蹤測試過程并確定測試工作的合理結束日期。使用S曲線進行評估、測試跟蹤及狀態報告。S曲線宏觀地顯式了測試和系統的狀態。曲線說明了在系統中發現錯誤的速度和量級。還能提供我們可移動的測試工作結束時間點及清楚地表明測試集被執行完成時發現錯誤的能力。
而對于我們做CMM3認證來說,MIT方法度量測試工作的效果,以便在以后的測試中調整和改進測試方法、測試需求和測試用例。使用基于測試周期中發現錯誤的百分比的效果度量對測試覆蓋率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基于這種度量,在以后的測試工作中對測試需求和測試用例進行調整和改進。
MIT的工作過程是通過回答下面的8個問題來完成的。而這里我在這里更多是結合外包測試進行理解分析。
1、 我們對項目有多了解?
2、 測試工作量有多大?
3、 如果我們不能測試所有測試項,應該測試什么?
4、 測試工作將持續多長時間?
5、 測試開銷是多少?
6、 如何標識要執行的測試?
7、 我們能滿足進度要求嗎?我們的測試充分嗎?
8、 測試工作成功嗎?測試覆蓋率適當嗎?測試工作適當嗎?
1、 我們對項目有多了解?
通過對測試需求的整理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測試需求包括我們分析客戶顯式需求和我們必要要考慮的一些隱含需求。我們做外包測試,往往在項目還沒有開始,就需要我們提供對這個項目的工作量評估。而工作量的評估也恰恰是建立在對項目了解的基礎上的,對項目越了解,評估約準確。
2、 測試工作量有多大?
這個問題是外包測試項目中,客戶最關心的。上面問題也提到了,通過列出所有的測試需求,這樣能夠比較容易的統計出需要設計的測試用例。這樣比較容易評估出設計用例的時間,執行用例的時間,再通過每個測試活動需要的輪次,修復時間等大約估計出測試工作量。
3、 如果我們不能測試所有測試項,應該測試什么?
當然是最重要的內容!所以為了標識哪些是重要內容,需要使用分級等級,將測試分為有限等級,然后使用MIT風險分析從測試需求中確定最重要的測試集。所以我們在測試需求和測試用例使用分級來劃分測試范圍,這樣在評審時,比較方便講解哪些是本次測試內容,而哪些不是測試內容。
4、 測試工作將持續多長時間?
一旦完成了標識測試需求集,就可以填寫MIT規劃工作表對工作進行規劃和評估。建議在測試需求集首先使用可以導入到測試管理工具的Excel表格填寫,后面有字段標識每個測試需求對應的測試用例數量,執行所需要的時間,建議把時間劃分到工時。
5、 測試開銷是多少?
與產品經理或客戶項目經理協商執行測試工作所需要的資源。通過規劃工作表,可以計算在希望的時限內完成測試工作需要多少測試、測試人員和機器等。通過該工作表可以理解和解釋為滿足系統上線日期的進度要求,對資源和測試覆蓋率所做的權衡。
6、 如何標識要執行的測試?
用MIT分析和測試說明首先選擇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執行業務流程和數據分析確定運行在這里內容上的最重要測試。一旦你為測試需求中的每一項確定了最重要的測試,重新檢查你的測試需求和規劃工作表以確保進度仍然是可行的,必要的話再次進行協調。開始執行測試并根據需要開發新的測試。將新測試加入到測試需求中。
7、 我們能滿足進度要求嗎?我們的測試充分嗎?
用S曲線跟蹤測試進程有助于確定測試工作的結束點。S曲線是先很多工具都支持的數據統計工具。
8、 測試工作成功嗎?測試覆蓋率適當嗎?測試工作適當嗎?
用效果度量回答這些問題并改進以后的測試工作。上次完成的歷史記錄是本次改進的最佳起點。如果工作采用方法的,可再現的方法,則可重復和改進可能性就越大。對于我們外包項目測試過程中,要通過不斷地進行統計、分析和度量,不斷地評估測試覆蓋率
9、 測試有效性如何保證?
在我們的測試外包項目中,通過在每個測試階段中的每個測試活動引入同行評審和項目組評審來保證整個測試過程符合測試規范要求。這種方式控制交付物的質,而通過QA審計來保證測試活動提供的量滿足測試交付物的要求。這樣通過保證測試過程的質量來保證測試結果的質量,過程的有效性來保證測試結果的有效性。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