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風險:一種不確定的事件或狀況
包含6個子過程:風險管理計劃、風險識別、風險定性分析、風險定量分析、風險應對計劃、風險監控
1.1風險管理計劃:決定如何進行項目風險管理活動的過程。之前要做的是范圍定義。
1.2風險識別:確定哪些風險會影響影響項目,并將其特性記載成文。輸出是風險登記冊。
重點掌握 相關的工具&技術:
文件審查、信息收集技術、核對表分析、假設分析、圖解技術
信息收集技術:集思廣益法、Delphi法、訪談法、根本原因識別(魚骨圖)、SWOT分析
1.3風險定性分析:確定風險的重要性,排優先次序
工具&技術:概率/影響矩陣(PI矩陣)
1.4風險定量分析:從數量上分析已識別的風險對項目目標的影響大小,分析詳細的概率和后果,以數字
說明。重點掌握 工具&技術:龍卷風圖、決策樹、蒙特卡羅模擬。
1.5風險應對計劃:為項目目標增加實現機會、減少失敗威脅而制定方案,決定應采取對策的過程。
風險效用函數:風險反感者、冒險者、中立者。PMI建議理性偏冒險
消極風險或威脅的對策略:回避、轉嫁、減輕
積極風險或機會的應對策略:開拓、分享、提高
威脅和機會的應對策略:主動接受、被動接受
應急應對策略:應急儲備、管理儲備
殘留風險與次生風險
1.6風險監控:包括:識別新生風險、重新分析現有風險、監測應急計劃的觸發條件、監測殘余風險、
審查風險應對評估其效力。
權變計劃:對以往未識別或被動接受的風險采取的示經計劃的應對措施。
是應對措施,而不是計劃
2、項目采購管理:
包括5個子過程:采購計劃、發包計劃、賣方應答(詢價)、賣方選擇、合同管理、合同收尾
2.1采購規劃:確定買什么,不買什么,購買還是自制。之前的過程是范圍定義
工具&技術:自制或購買分析
合同類型:按賣方風險高到低排序:
固定總價、固定總價加獎勵費、成本加獎勵、成本加固定費、成本加成本百分比
對買方的風險則反之。
掌握每種合同類型的特點
還有一種工料合同,即時間與材料合同:與成本補償合同類似,同屬敞口合同。
2.2發包規劃:對確定要購買項形成相應的要求。為以下兩個過程:賣方應答和選擇賣方做書面準備
2.3賣方應答:從預期的賣方那里得到如何 項目需求的應答,實際工作通常由賣方完成,買方通常
無須支付任何費用。
輸出是合格賣方清單,即短名單。
2.4賣方選擇:確定最終賣方
了解下相應的工具&技術:加權系統、獨立估算、篩選系統、合同談判
2.5合同管理:雙方確保本身與以墳者發行其合同義務,并確保自身的合法權利得到保障。
了解下相關的工具&技術:合同變更控制系統、索賠管理
輸出:合同文件
2.6合同收尾:完成與結算合同的過程,包括解決所有遺留問題并結束每一份合同。
2.7與合同相關的一些術語:
仲裁arbitration、終止termination、保函bonds、違約breach、棄權waiver
3、總結:
實際項目中,項目風險管理一般都有涉及,但PMBOK中講的方法,有點偏理論化,實際中,風險識別、分析主要靠過去歷史經驗、以及大家頭腦風暴分析多些。
采購管理,工作中較少涉及。但章節中對于采購中每個子過程的輸入輸出,還是可以參考。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