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個方面來看,商用軟件都價格不菲。而今,似乎嫌高昂的許可費還不夠嚇人,開發商只對它答應賣給你的產品提供服務支持,而且支持費用很難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除非你能獲得源代碼,否則你永遠無法自己修正軟件錯誤——但軟件開發商通常不會提供這些源代碼。
那么,我們該如何擺脫依賴于開發商的窘境呢?一種流行的選擇就是使用開源方案。這種非專有軟件具有諸多重大優點。比如,它是免費的,或者至少不需要什么許可費。此外,誰都能獲得其源代碼。結果出現了一批新的支持服務提供商,數量還在穩步增長。
雖然企業仍處在采用開源的早期階段,但這類軟件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據Forrester研究公司在2005年對北美100多位IT決策者進行的調查表明,2005年采用開源的公司多達56%,2004年只有46%。調查進一步發現,另外近20%的公司打算在當年使用開源軟件,而前一年只有14%。另外據Gartner公司的一份獨立研究報告表明,全球2000家組織當中有95%將在2008年前實施開源軟件購置及管理策略。
誠然,有些公司開放軟件的源代碼,只不過借機營造聲勢,但不可否認,有關開放源代碼的經營模式在日趨成熟,早期的幾位開拓者已經發展壯大,為軟件行業的發展真正帶來了革命。雖然如今對開放源代碼保持合理的懷疑是合乎常情的、甚至是明智的,但在幾年后,開放源代碼經營模式也許會真正成為標準而不是例外。
盡管開源軟件非常流行,但不是每項開源計劃都是從管理層開始施行的。在許多組織,軟件開發隊伍是在獨立于CIO及其他IT領導人的情況下采用開源計劃的,而且往往后者并不知情。有鑒于此,CIO們最好不要逆開源潮流而行。恰恰相反,他們應當肩負開源計劃的責任,并且確保本公司已經落實了合理的支持結構。
沒有免費的午餐
為什么軟件提供商會開發源代碼,像IBM或者Oracle這些公司到底有沒有能力免費贈送軟件?回答很簡單: 它們其實沒有這能力——至少從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上看是這樣。
由于許多原因,傳統的套裝軟件拆封許可模式并不適合企業軟件: IT基礎設施變得更龐大、更復雜,按用戶數量或者按CPU數量計費的許可模式變得越來越難以管理,深奧、復雜的定價公式導致費用結構無法準確體現軟件的實際功用,更不用說會促使感到困惑的財務總監們挖空心思,想出種種新穎的記賬手法。
由于這些原因,Sun等一些公司已經做出了新的選擇: 棄用套裝軟件的拆封許可模式,改用純粹的訂購定價模式: 軟件本身是免費的,客戶需要花錢購買日常支持、維護及集成幫助等服務。
懷疑者可能會說,這只是另一種好萊塢式的記賬方法,裝模作樣而已。確實如此,從長遠來看,免去特定的許可費用未必意味著客戶會節省任何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已決定采用基于訂購的定價模式的公司離按服務收費只有一步之遙了。訂購-支持軟件模式就是開放源代碼軟件模式,剩下的就是開放代碼——這正是Sun等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包括MySQL、AB和Red Hat在內的公司通過對免費軟件的企業級支持來收取費用,在生意上大獲成功。隨著這類新興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專有軟件開發商們肯定會問自己: 控制源代碼帶來的商業利益是不是果真大于這種新的軟件生存模式(即開放源代碼軟件)所帶來的其他利益。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