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階段的風險分析

發表于:2007-05-26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
需求階段的風險分析 NetReptile推薦[2005-1-30] 出處: 項目管理 者聯盟 作者:彭一 吳國柱 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一個悖論: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之前將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如何選型、如何實施、如何從系統中取得收益;但如果沒有親身經歷,卻很難有切身的感受和

需求階段的風險分析


NetReptile推薦 [2005-1-30]
出處:項目管理者聯盟
作者:彭一 吳國柱
 

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一個悖論: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之前將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如何選型、如何實施、如何從系統中取得收益;但如果沒有親身經歷,卻很難有切身的感受和防范風險的能力。

在這種狀況下,如果不考慮風險,似乎一切都不成問題。對于一些從技術老將轉為項目管理的新兵來說,急于開始工作,急于完成任務,匆忙上馬蠻干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如果一談風險,則事無巨細,處處設防,試圖將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都置于控制之下,反而忽略了風險控制成本將是另一種極端的問題。

老練的項目經理會根據企業的情況、軟件的特點、實施的過程,判斷哪些風險可以大膽一搏,哪些風險則是輸不起的。管理信息化投資的風險,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既有剛性的方法,也有人為的發揮。其中,認識企業信息化的主要工作內容,掌握風險管理的基本方法,準確進行風險細分才是風險控制的關鍵因素。

理解信息化是由開發需求、系統建設和持續改進三個階段不斷循環構成的,將有助于加深對風險管理范圍的理解:開發需求階段需要明確信息技術的商業價值,并獲得企業一把手和高層的理解和支持;系統建設階段需要控制風險,在確定的范圍、成本、進度和質量控制下完成項目;持續改進階段由大量日常的工作構成,在推進系統深化應用的過程中實現系統的價值。其次,需要理解企業信息化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它由開發需求、系統建設和持續改進三個階段組成不斷循環過程,這個過程又由很多大大小小的項目組成。

信息化的風險,在需求分析階段,表現為沒有充分的開發并明確需求;在建設過程中表現為貪大求全,強行推廣;系統建設完成后,風險主要表現在系統應用無人管理。

首先來談談開發需求階段的投資風險管理。

開發需求階段的主要目的,是確定項目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范圍,并通過提高企業高層的認識,強化企業對項目的支持力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得到企業高層的承諾和支持,往往是信息主管和項目經理的一塊心病。高層對技術的商業價值的理解,是項目負責人后繼運作的關鍵基礎之一。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項目將面臨包括企業對風險的承擔能力有限、項目投資和其它資源保障存在困難等問題。

理解技術的商業價值的關鍵,是將技術的商業價值與本企業的實際相結合。

同一技術產品本身的功能對于所有的客戶來說都是相同的,但是它本身所能帶來的價值對不同客戶的差別卻是很大的。比如一臺激光打印機,對于每個月打?。淀摷埖男」竞兔吭麓蛴。玻埃埃绊摷埖拇蠊?,打印機的功能相同但對企業的價值卻完全不同:對于前者也許就值幾百塊錢,而對后者則可能值上萬元。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于對軟件的商業價值的判定:比如軟件的銷售訂單管理系統,對于每月處理10筆業務的企業,采取手工記錄的方式可能反而更經濟;但對于每月處理2000筆業務的企業來說,這套銷售系統就有極大的作用。在開發需求階段,做詳細的對商業價值的分析,而不是對技術實現的分析,對項目投資風險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在很多復雜的情況下對于一些需求比較簡單的項目,可以考慮試用5W的方法,也就是連續問5個“為什么”,直到某一需求可以與企業的利潤掛鉤。這一方法不一定對,但卻能給我們很多啟示。比如,為什么要用word來打字?因為打印比手寫好看;為什么要好看?因為對公司的形象好;公司形象好對公司有什么意義?能提高銷售成功率……等等。

但對于比較復雜的需求分析,比如企業信息化的總體需求分析,則需要采用IT規劃的方法。對項目進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是比較可行的控制風險的方法。一般來說,IT整體規劃可以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企業需要實施何種系統、按何種計劃來實施、會得到何種投資回報、需要何種IT治理結構來保證信息化的成功、變革風險控制策略分析等等。企業在實施信息化建設時,如果沒有整體規劃,今天做一個,明天做一個,這樣造成的浪費會非常大,成本會非常高,而效果卻不一定理想。但整體規劃并不意味著可以一口吃成個胖子,還需要分步驟實施。實際上,信息化的腳步是持續的:先從ERP做起,打通內部的運作關節;然后建立電子商務;接下來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以及決策支持系統、商業智能系統等等一系列的內容。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