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平臺支撐中國中間件產業
發表于:2008-02-20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中間件產業
張齊春 ,1961年畢業于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4年從中國林業科學院投身四通創業,曾長期擔任四通集團副總裁。1986年帶領四通進入當時還剛興起的局域網技術領域,1991年又在中國率先從事系統集成。1992年創辦東方通 科技,1993年6月推出國內第一個 中間件 軟件
張齊春 ,1961年畢業于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4年從中國林業科學院投身四通創業,曾長期擔任四通集團副總裁。1986年帶領四通進入當時還剛興起的局域網技術領域,1991年又在中國率先從事系統集成。1992年創辦東方通 科技,1993年6月推出國內第一個
中間件軟件。3月19日,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的分支機構之一——中間件軟件分會在京召開成立大會。該組織是在中國從事中間件軟件研究、
開發、銷售及從事相關信息化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愿參加的全國性行業組織。 中間件軟件分會理事長由張齊春擔任,目前已經有會員單位50多個,會員規模還在繼續擴大。該分會將通過開展廣泛的活動,逐步成為本行業的經濟信息中心和技術交流中心,并行使相關行業管理和會員服務功能。
長期以來,中間件平臺軟件領域被業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的確,作為三大基礎軟件技術門類之一,中間件行業和國外先進水平差距最小,機會最大?,F在很多企事業單位使用的軟件大多數來自國外,其利用率往往只有10~30%,但是服務費用很高。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國外軟件通常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可以覆蓋很廣的用戶范圍,幾乎是任何行業都能使用。中國軟件企業應該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市場取向,尤其是行業應用領域,專業化比多而全更加重要。畢竟每一個行業都是有特點的,比如:
銀行強調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電信行業重視強大并發的處理能力,政府則更加關注系統的
安全性。
根據與國外企業十幾年的競爭經驗,不難發現,國產中間件在實用性、可用性和投資回報比等方面存在自己的優勢,是有競爭力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中國軟件產業技術能力和企業規模仍然很有限,中間件行業更是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更多的保護。
首先,國內市場才剛剛懂得“軟件”二字的真正含義。軟件不等于產品,產品是“軟件+市場
需求+生命周期”的完美結合。目前,國內大多數的中間件平臺軟件離“產品”還有距離。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最近各界有關“是否應該全部采用國產軟件”的爭論。之所以存在這種爭論,原因在于大多數軟件企業沒有完成軟件商品化。國內許多企業的軟件與國外公司的產品集成和應用起來非常容易,但與國內軟件之間連接在一起應用通常會存在問題。國產軟件之間需要很多磨合,需要有更完整的標準,需要通過政府調控與支撐手段,促成國產軟件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如果國內軟件商品化和標準化都做得很好,解決應用的問題就不難了。
有人質疑國家對國產軟件的保護和市場經濟規律向背。其實,絕對的市場經濟是不存在的,每一個國家都會有這種支持本土企業發展的政策,包括美國政府也會出臺一些本土保護政策。如果政府采購的政策是“拿納稅人的錢不買納稅人的東西”,這是沒有道理的。另外 ,大力強調使用國產軟件也是從國家安全角度考慮的,尤其是在電信、銀行和國防等方面,如果把信息安全的鑰匙交給別人,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與國外大型軟件公司相比,中國的軟件企業還很弱小。如果大家只是單打獨斗,根本無法與IBM這樣的公司競爭。但是,如果很多國內軟件企業能夠聯合起來,在政府的支撐與協調管理下,形成聯合的產品線,甚至形成一條健全的產業鏈,我們的競爭力自然會得到提升。北京籌建的“揚帆聯盟”就是這樣一個開放式平臺軟件的聯盟組織。聯盟中包括了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和應用軟件的各種軟件公司,希望通過應用帶動基礎軟件的發展。該聯盟準備在懷柔實施的第一個試點應用項目,加強技術的應用性。
隨著2005年許多金字工程的啟動,電子政務市場將迎來一次新的跳躍。為此,北京公共技術支撐體系計劃針對國產軟件的應用,建立應用于電子政務領域的解決方案實驗平臺。以前,打個企業買不起這樣高成本的測試環境,很難做模擬測試,在產品質量上難以有足夠的保障?,F在,有了專業的中間件實驗室,我們不再擔心質量問題,也可以胸有成竹地向國外領先公司挑戰。通過公共技術支撐體系的跨平臺環境,國內軟件企業可以把自主軟件放到一起聯機測試,在測試成功有了質量保障后,再向用戶提供。這樣不但能夠保證電子政務建設的應用效果,還能夠真正推動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