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企業迫切需要盡快地實現信息化以適應即將到來的市場競爭,但是目前中國不過有1000多家大中型企業開始實施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企業資源計劃),這個數字占中國企業總數的比例還不到2.9%。由于ERP軟件功能復雜、耗資巨大、維護成本相對較高,因此,研究如何借助于軟件工程的軟件重用思想和方法,提高ERP軟件的開發效率,具有重大的意義。
軟件重用是指,使用專為重用而設計的、預先定義的軟件資產來構造組裝軟件系統的過程。軟件生產線和CBSE是當前軟件工程領域比較流行的軟件重用實踐活動,它們對工業化軟件開發和維護都具有潛在的促進作用。它們解決軟件重用問題的思路有所不同:軟件生產線強調"自頂向下的重用",即從體系結構或領域模型出發考慮系統的重用;而CBSE強調"自底向上的重用"即從系統最基本構件塊搭建的方,式考慮系統的重用。兩者的結合是目前最理想的重用手段。
UML是當今在面向對象領域占主導地位的標準建模語言,它融合了Booch、OMT和OOSE方法中的主要概念。它不僅可以支持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更重要的是能夠有力的支持從需求分析開始的軟件開發全過程。UML目前已經稱為軟件開發行業的既定標準,在當前和未來開發軟件的過程中,使用UML建模已經稱為軟件成敗的關鍵所在。但是,UML作為一種通用的建模語言,不可避免地喪失了某些重要特征我們歸納為以下幾點:
UML沒有明確地提供可變點的描述方法。
一個軟件生產線是一組軟件系統,它們共享通用的、受管理的設計和標準(或資產),這些特征滿足一個特定市場范圍或任務的明確需求,而且它們按照規定的方式由公共的核心資產庫開發而成。軟件生產線通過抽取某一類應用系統的共性,建立可重用的核心資產;再通過對核心資產的定制生成多個類似應用系統的實例。因此,可變點對于軟件生產線的體系結構(模型)描述十分重要。UML作為一種通用的建模語言,并未對軟件生產線中可變點的定義提供明確的支持。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