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建模語言UML及其支持環境(六)

發表于:2009-10-30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umlUML環境語言建模
標準建模語言UML及其支持環境(六) UML模型 關鍵字:UML 前五期所述主要內容如下: 一、標準建模語言UML概述 二、標準建模語言UML的靜態建模機制 三、標準建模語言UML的動態建模機制 四、標準建模語言UML的支持環境 1. 過程工程的基本要點 2. UML柔性軟件 開發
標準建模語言UML及其支持環境(六) UML模型

關鍵字:UML

前五期所述主要內容如下:
一、標準建模語言UML概述
二、標準建模語言UML的靜態建模機制
三、標準建模語言UML的動態建模機制
四、標準建模語言UML的支持環境
1. 過程工程的基本要點
2. UML柔性軟件開發過程及其支持環境

(接上期)
3. UML集成化支持環境
UML集成化支持環境是在需求牽引下支持建造柔性信息系統的系統開發環境,其組成應包括UML可視化建模系統、模擬系統、代碼生成系統、逆向變換系統、質量控制系統及其支持軟件等。這些環境均應基于UML的語法規則和語義定義,如圖1所示。由此可知,這個支持環境是一個能支持系統建模、系統模擬和系統生成的"閉環式開發"的集成化支持環境。

(1) UML可視化建模系統的框架
UML可視化建模系統支持從系統需求、系統分析到系統設計的整個建模過程,提供UM L圖形的編輯和美化工具,保證得到語法正確、語義完整的UML圖形模型,并提供包括文檔管理和圖形打印等輔助支持。
支持環境的建模機制
由于UML不僅支持對系統的對象建模,還支持對需求和系統體系結構的建模,不僅支持建立系統的靜態模型,還支持描述系統的動態模型,因此,模型建造系統應支持以下模型的創建和編輯:
需求模型 包括靜態模型和動態模型。靜態模型即功能模型,在UML中通過用例圖描述系統功能和各功能的潛在用戶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動態模型通過活動圖支持對業務過程或事務處理過程的描述。
系統對象模型 包括靜態模型和動態模型。通過包圖、類圖和對象圖定義系統對象及對象間的靜態關系;通過順序圖、合作圖和狀態圖描述對象間的交互關系、對象的生命周期以及生命周期中對象可能存在的狀態和狀態間的轉換約束。
系統體系結構模型 通過組件圖和配置圖支持軟件體系結構和硬件體系結構以及通信機制的定義。同時,還應進一步支持軟硬件系統之間的合作關系的可視化表示。


建模系統的檢測機制
UML語法正確性檢測機制
 為保證所得到的UML圖形模型符合其語法定義,應提供語法正確性檢測機制。一個較好的方法是提供語法制導的UML可視化建模工具,在模型的建造過程中提供動態的語法制導和語法檢測功能。這樣,既可方便用戶學習和使用,也可保證所建造的模型在語法結構上的正確性。
UML模型的一致性檢查機制 由于UML支持從需求分析到系統設計整個建模過程,并且支持用戶從不同的角度描述系統,而大型軟件項目各模型間的協作和約束關系錯綜復雜,顯然不應由用戶獨自承擔對它們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作為建模支持系統,應提供模型間的一致性檢查機制。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