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開發技術UMLchina網站潘加宇與網友的聊天實錄 UML模型
關鍵字:UMLchina 網友:領域模型、概念模型、業務模型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UMLchina_潘加宇: 三者是基本一樣的。說的都是現實中的模型,要說有區別,應該是:前兩者說的是類圖,后一個不只是類圖。
網友: 可以不確切的將分析類中entity class看作是業務模型的主要成分,對否?
UMLchina_潘加宇: 分析類中entity class是系統的一部分,是分析階段的工件。業務模型(如果有)里應該是業務對象圖。
網友:用例是為了更好地進行需求分析?
UMLchina_潘加宇:用例是幫助開發者獲得有價值需求的技術。
網友:對于入門者請潘先生能不能先介紹一番。
UMLchina_潘加宇:入門者請看http://www.umlchina.net/training/umlchina_1.pdf,http://www.umlchina.net/training/umlchina_2.pdf。
網友:是不是很多小型的項目,用類圖,就很足夠了?
UMLchina_潘加宇:類圖是武器,用例是目標。目標錯了,拿著AK47又有什么用?后果是,一旦出了問題,受懷疑的不是目標,而是AK47
網友:use case 和 時序圖、類圖有何關系?
UMLchina_潘加宇:通過順序圖把用例文檔的系統責任分配到類上。
網友:請問是不是需要我們客戶也需要學習UML?
UMLchina_潘加宇: NO!
網友:感覺在實際使用中,特別是小項目中用起來比較費勁。
UMLchina_潘加宇: 那是因為誤用的人太多,只領會了形式。
UMLchina_潘加宇: mdl里有的只是uml提供的符號,在分析階段開始才比較管用。
網友: 如何掌握use case的粒度問題?
UMLchina_潘加宇: 用例要有路徑、路徑要有步驟,而這一切都是“可觀測”的。例如:“到數據庫取某字段”對客戶是不可理解和驗證的,當然,是客戶提出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網友:我覺得用例的粒度問題,應該是,用例分析過程中應該是逐步求精的過程。即先有個大框架,然后再進一步細化,直至一切都可觀測。不知道潘老師怎么認為?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